贺登才
2004年,全世界每10个海上集装箱中就有2.1个经过中国港口,且还以每年20%的速度递增。
2005年,我国港口完成吞吐量49.1亿吨,同比增长17.7%;完成集装箱吞吐量7580万标准箱,增长23%,这两项指标已连续三年位居世界第一。
至2005年底,全国港口拥有万吨级以上生产泊位1030个,有10个港口跻身世界亿吨大港行列。其中上海港货物吞吐量达到4.43亿吨,跃居世界第一大港。我国港口大国地位更加巩固,并迅速成长为“世界物流中心”。
港口建设掀起新的高潮
从2003年下半年开始的港口建设热潮在2005年进入新高潮。2005年1月5日,年设计汽车通过能力10万辆、食用油通过能力150万吨的天津港滚装码头正式启用。12月10日,上海洋山深水港建成开港,港区距国际航线45海里,距陆地27.5公里,码头水深16米,设计吞吐能力220万标准箱。12月16日,唐山港曹妃甸港区正式开港,是全国多种泊位并存、单体工程量最大的港口。大连港计划在5年内投资120亿元,力争建成东北亚重要的国际航运中心。天津市2009年之前将建成10个集装箱泊位,新增年吞吐能力400万标箱。秦皇岛港煤四期扩容工程已经投产,新增年吞吐能力1500万吨。还有青岛港前湾集装箱物流园区项目、日照港25万吨级矿石码头、宁波港北仑港区五期工程、漳州开发区四区项目、广州港南沙港区工程、深圳港大铲湾港区等项目都在稳步推进。
港口物流的合作与延伸
一是港航合作。航运业和港口业发挥各自优势,通过密切合作实现双赢。目前,香港招商局、和记黄埔集团、新加坡港务集团以及诸多世界航运巨头,已经以合资参股的方式在中国港口安家落户。其中,和记黄埔已在上海、深圳、宁波等地有码头公司,参与上海集装箱码头、深圳盐田港一、二、三期、宁波北仑港等8家集装箱码头公司的经营。在广州,新加坡港务集团与广州港务局开始了黄浦港的开发;在天津,香港招商局也与当地港务局签下了天津港第二期的合作意向书;而在上海,和记黄埔港口集团、A.P.穆勒·马士基集团与中远集团、中海集团、上海国际港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了合资公司,共同投资建设洋山港二期项目。此外,中海、上海实业、长荣、东方海外、美国海陆、地中海航运、意大利邮船等中外资巨头的投资也纷纷瞄准了上海、厦门、天津、大连等港口。
二是增加物流功能。港口竞争已经从单纯的成本竞争转向质量竞争,进而转向服务竞争,而物流服务正渐渐成为港口竞争的核心。港口通过发挥经济的聚集效应.整合各种生产要素,能够发挥1+1>2的效果。所以,在港口地区建设分拨中心、配送中心、流通加工中心等,提供集仓储、装卸、包装、运输、加工、配送、拆装箱和信息处理等一系列增值服务,成为港口建设与发展的方向。
港口物流相对内陆物流具有更直接、广泛的运输方式,它可以联结海、陆、铁路,港口位置的特殊性,也使港口物流成为连接海向、路向的枢纽。我国主要港口在物流领域走在了前面。如,深圳的港口物流业就已成为支柱产业。近些年其物流产业增加值以年均12%的增长率递增,各具特色的不同类型的物流企业在深圳陆续崛起,并逐渐成为全国物流行业的知名品牌。
保税物流成为新的“亮点”
我国第一家区港联动保税物流试点单位——上海外高桥物流中心有限公司坚持业务模式创新,2005年完成进出库1.6万票,货值25.6亿美元。截至2005年底,天津、宁波、青岛、厦门、深圳等所有8个保税物流园区都通过验收,正式投入运行。2005年,国务院批准设立国内首个保税港——洋山港保税港区。在区港联动的基础上,将保税物流园区乃至出口加工区的政策覆盖到港区,通过实施区港一体化运作,做到进口货物入港保税、出口货物入港退税,区内货物自由流通,向自由贸易区又迈出了重要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