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程物流网 - 资讯中心 >> 航运动态 >> 正文

航运动态

  • [深圳吉利来]港口合作——泛北部湾经济合作新亮点

    www.jctrans.com 2009-10-9 17:40:00

  •   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进程的加快,北部湾这一泓湛蓝的海水,活力四射,热浪扑面。

      这片海域,将拥有5.5亿人口、7000多亿美元GDP的东盟,与世界人口第一大国并拥有超过2万亿美元GDP总量的中国紧密连接。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在这里汇聚融合,迸发出强大的发展潜能。

      港口物流备受青睐

      有关资料表明,国际贸易的90%以上是通过港口物流实现的。2002年中国与东盟启动自由贸易区建设以来,双边贸易额以年均近30%的速度快速增长,为港口发展与合作带来了巨大的物流和商机。

      经过多年建设,中国北部湾基本形成了以沿海港口为龙头,高等级公路、内河航运和其他基础设施相配套的沟通东盟各国、周边省份、可便捷出海的国际大通道。广西北部湾沿海港口与南昆铁路联动,进一步发挥西南出海大通道作用。2006年西南诸省经广西北部湾港口进出的货物吞吐量为1700万吨,今年仅头9个月,这一数字便达1600多万吨。

      近年来,中国与东盟双边贸易额不断扩大,海运以低成本、运量大特点,备受中国与东盟企业的青睐。

      海关统计数据显示,2006年中国与东盟双边贸易额达1608亿美元,其中,有1000多亿美元的货物是通过泛北部湾港口利用海运完成的。泛北部湾地区港口相互间航运距离短,具备良好的港口条件和合作基础,发展前景广阔,成为中国与东盟合作的新亮点。

      广西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古小松博士说:“按计划,到2010年中国与东盟的贸易额将达2000亿美元,预计海洋运输将拥有更大的增长空间,泛北部湾港口群合作将进入全新的‘黄金期’。”

      共绘区域港口群发展蓝图

      北部湾大潮涌起,瀚海弄潮正当时。

      10月28日至29日,首届中国—东盟港口发展与合作论坛在南宁举行。中国与东盟各国交通部长、国际著名港航企业家以及知名专家学者将发表演讲,阐述发展战略和规划,共同描绘区域港口群发展的宏伟蓝图。该论坛以“加强区域合作,促进共同发展”为主题,并将深入讨论多个议题。

      中国—东盟港口发展与合作论坛是今年中国—东盟博览会的重点主题,也是博览会首次举办的最高规格的国际化、专业化论坛。与此相呼应的是,今年博览会的“魅力之城”均为港口城市。中国与东盟这么多重要港口和港口城市的负责人共同坐在一起,共商港口合作与发展大计,这在历史上是第一次。在交流中迸发出的智慧与热情,将十分有利于促进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

      据中国交通部国际合作司负责人介绍,交通是中国与东盟合作的十大重点领域之一。目前,中国与东盟的港口合作是交通合作的重点之一。该论坛将为深化双方合作,提供一个很好的交流平台。

      精彩大戏未来可期

      作为中国惟一与东盟国家既有陆地接壤又有海上通道的省区,广西充分发挥“桥头堡”作用,以超常的气魄一举打破行政体制桎梏,整合沿海三大港口资源,实行一体化发展,打造面向东盟和世界的亿吨级现代化大型组合港。“十一五”期间,广西港口货物吞吐能力将达到1亿吨,达到3亿吨的目标也将提前于2015年实现。

      北部湾合作前景广阔,北部湾吸引世人目光。中远集团、中海集团、深圳盐田港集团将与广西开展战略性合作,共同加强港口建设,开辟更多的国内外航线。广西北部湾国际港务集团有限公司积极与东盟国家各主要港口开展交流与合作。今年,广西北部湾港口新增了防城港—越南海防直达的国际集装箱班轮航线。第四届中国—东盟博览会期间,广西北部湾港口将与菲律宾苏比克湾特别经济开发区(苏比克湾自由港)以及越南的海防、胡志明、岘港等港口签署缔结友好港口的协议,建立港口间友好往来、人力资源培训、信息交流、贸易发展、货运服务、投资合作的平台。

      香港招商局集团总裁傅育宁博士认为,中国与东盟港口的合作,顺应了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趋势,符合双方利益,有利于双方港口的繁荣和发展,将有力地促进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和“海上东盟”建设。同时,港口合作将促进港口投资,有利于推动各港口的均衡发展,有利于提升港口的整体服务水平和综合竞争力。

      九万里风鹏正举,北部湾风生水起。随着中国—东盟港口发展与合作论坛的举办,11个国家正联手向世人展示一幅瑰丽壮阔的区域港口群合作画卷。一位与会嘉宾这样预言:中国与东盟“蓝色经济”快速发展的序幕正在拉开,而这只是开始,精彩大戏未来可期。

  • 物流生意的法宝    立即加入信誉联盟   阅读 次 本文现有评论 条  
  • 关键词 海运运价 船期查询 优势航线 货代服务   【RSS】 【打印】 【收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