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关总署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7月份,我国进出口总值为3287.3亿美元,增长2.7%。其中,出口1769.4亿美元,增长1%;进口1517.9亿美元,增长4.7%。面对这份并不乐观的外贸数据,受访专家表示,中国外贸正面临转型升级的关键点,困难之下,政府层面需出台长短期相结合的措施,以支撑外贸平稳过渡。
我国7月进出口增速出现较大幅度下降,其中单月出口增幅创2009年11月以来新低。
海关总署8月10日公布的数据显示,7月份,我国进出口总值为3287.3亿美元,增长2.7%。其中出口1769.4亿美元,增长1%;进口1517.9亿美元,增长4.7%;贸易顺差251.5亿美元,收窄16.8%。
经季节调整后,7月份我国进出口、出口和进口的同比增速分别为1.4%、1.6%和1.2%,仅小幅微增。
受访专家表示,传统出口市场持续疲软、新兴市场高速增势回落导致外需冷淡,中国外贸正面临转型升级的关键点。困难之下,政府层面需出台长短期相结合的措施,以支撑外贸平稳度过关键期。
见底企稳预期过于乐观
数据显示,7月的进出口增幅创下了今年除1月份春节因素外的最低点。中国社科院财贸研究所国际贸易与投资研究室主任冯雷对本报记者表示,此前业界对外贸将在7月份见底企稳的预期过于乐观。“7月份数据应该说有点出乎意料。按照以往经验,7月份并没有周期上的特殊因素。”冯雷说。
其中,7月出口增速也是近两年多来表现较差的一次。最近的一次是在2009年11月,当时单月出口1136.5亿美元,比上年下降1.2%,出现了罕见的负增长。
是什么原因导致出口遇冷?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院长霍建国对本报分析说,欧债危机、美国经济回暖起伏不定、日本经济正处于关键的调整期、新兴市场发展中的波动等因素导致中国产品对传统市场出口的难度增加。
前7个月的数据显示,我国与传统贸易对象欧盟的双边贸易总值3157.5亿美元,同比下降0.9%。中日双边贸易也出现负增长,贸易总值为1908.6亿美元,同比下降0.2%。
尽管中美贸易总值为2714亿美元,增长10.5%,但新兴市场此前高速增长的态势出现回落迹象。同期,我国与俄罗斯和巴西双边贸易总值分别为509.4亿和497.8亿美元,分别同比增长17.7%和10.3%。“以前,中国与新兴市场的贸易增速都在20%以上。”霍建国说。
从内部原因看,霍建国认为,企业自身面临的成本压力比较大。另外,国家此前出台的一系列改善外贸企业经营环境的措施还有一段时间才能到位,而且到位后产生的效果也有滞后性。
对于进口也未能达到预期,东吴证券宏观分析师强琪菁分析称,内需不足是主要原因。我国制造业上游去库存过程仍在延续,产能过剩状况未见改善,对大宗商品进口需求疲弱。
期盼长短期组合政策出台
在霍建国看来,今年中国进出口增速完成“保十”目标颇有难度,乐观看,欧盟虽然仍深陷债务危机,但不至于出现太大的问题;美国经济复苏力度虽然减弱,但还在增长,因此,经过各方努力,“保十”的目标还是可以实现的。“目前,中国外贸已进入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面对困难,中央和地方在政策上恐怕还得加大支持力度。”霍建国说。
从短期来看,中央和地方政府要在海关和质检环节继续推进贸易便利化。地方要切实落实好出口信贷政策,一定要确保有市场、有订单的外贸企业的出口,全面缓解中小外贸企业的压力。另外,政府还要在海外促销、采购、参加展会等方面加大对企业的支持力度。
从中长期来看要缓解外资下降趋势以支撑出口。此外,在减少企业税负方面,政策应力求突破,比如可以将增值税或者出口企业所得税普遍下调1~2个点。
但他同时强调,不到万不得已政府层面应避免一些如降低出口退税等较大的政策调整。
冯雷也建议,出于社会因素的考虑,政府制定的政策难免会在一定程度上削弱转方式、调结构的部分效果,但应尽量与转型升级的总趋势保持一致,达到既能让企业承受得住转型升级的压力,又能使外贸增速良好发展的效果。
值得注意的是,前7个月的数据表明,我国外贸在转方式、调结构上已经出现积极的变化。
除了出口市场多元化趋势明显之外,外贸产品结构也在发生转型。数据显示,1~7月,我国机电产品出口6491亿美元,增长9.1%,较同期我国外贸出口总体增速高1.3个百分点,占出口总值的57.4%。另有数据显示,1~7月,一般贸易进出口同比增速达7.7%,高于加工贸易增速两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