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力言
“免费”蛋糕落地,带来了车流量成倍增长,对交通运输系统乃至整个社会完成了一次压力测试。
刚刚结束的这个假期,注定要在国人的记忆中写下难忘一笔。中秋、国庆双节相连形成了“史上最长黄金周”,重大节假日免收小型客车通行费的政策首次施行,殊为难得。而数十条高速发生拥堵,一些热点路段绵延几十里的史诗般拥堵景象,也让假期遭遇了“史上最堵黄金周”的揶揄。
从经济学家到不少车主,纷纷抱怨“都是免费惹的祸”,顿生“早知今日拥堵,何必当初免费”之类的感慨。面对那些兴味盎然出游却饱受拥堵之苦的人们,其心情固然可以理解,但把板子全都打在“免费”身上,既不公允,也无助于破解长假拥堵难题。
逢假必堵,已经成了交通运输的一种常态。而在今年,8天长假、免费通行和景区优惠票价等因素叠加,出行数量达到了7.4亿人次之巨,在短短几天内、重点路段上,巨大的通行需求显然足以撑破路桥资源的供给,从而造成严重拥堵。
如果仔细分析造成拥堵的具体原因,“免费”就更成了替罪羊。从连日来传媒的跟踪报道中,不难发现车祸频发、管理滞后等是造成拥堵的重要原因。高速免费首日,全国一共发生了7390起交通事故,这对于海量车流下脆弱运行的道路系统来说无疑是一个又一个梗阻。这其中固然有车主交通素质、文明意识需要提高的原因,但如何快速处理事故、迅速疏导车流,同样是有关部门应该做好的管理功课。
这方面一个值得深思的例子就是发卡模式的变通。长假前期实行的发卡管理严重影响了车流速度,为此,交通部紧急通知4日起施行小车不发卡免费放行,结果排堵效果立竿见影。同样的,在大拥堵中,暴露了交通信息、公共卫生、车辆加油、应急预案等方面的缺失,为什么就不能提前谋划应对之策,把相关准备做足,让各方面制度设计更为完善?
万事开头难,不管怎么说,高速免费这项惠民善政总算迈出了第一步。“免费”蛋糕落地,带来了车流量成倍增长,对交通运输系统乃至整个社会完成了一次压力测试。面对“免费”与“拥堵”迎头相撞的新难题,从管理部门到路桥企业,正面临新的压力与挑战:怎样顺应路桥资源逐渐走向免费、公益的新趋势,创新管理模式,提供优质服务?只有这样,才能如交通部部长杨传堂所说,尽力把好事办好,让出行者舒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