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系统化管理的程序
运用系统化管理方法来设计和改进物流体系,是物流管理最重要的内容和任务之一。物流系统的研究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系统研究,系统设计,系统应用。每一个阶段又包括若干内容。
(一)系统研究阶段。包括研究分析现状、找出问题和确定目标。要从全局出发,运用系统方法,正确确定系统研究的对象和范围,然后通过资料的收集和加工整理,对实际部门的调查和各种相关因素的分析,来透彻地了解物流现状和存在的关键问题,在此基础上确定预期的改进目标,并为进一步制定新的方案拟定必需的苦干原则。
(二)系统设计阶段。包括改革方案的构思;判断和选择以及改革方案的细化。在这一阶段,要对各种可能的方案进行深入细致的比较和分析,确定各自在技术上的优劣和经济上的可行性,进而作出正确抉择。
(三)系统应用阶段。这是改革方案的全面实施阶段。在实行中要采取相应的配套措施和保证措施,以确保方案的顺利实施和系统化的实现。
物流系统化的实现,对于物流管理来说,只是完成了最重要的一步。物流管理贯穿于整个物流活动中,必须不断地进行计划--实施--评价的反复循环,以期在物流环境和各种物流条件发生变化时,能够主动对物流系统进行必要的调整和更新,从而保持物流系统运行的最佳状态。
三、物流系统的标准化
(一)物流标准化
物流标准化,指的是以物流为一个大系统,制定系统内部设施、机械装备、专用工具等各个分系统的技术标准;制定系统内各分领域如包装、装卸、运输等方面的工作标准;以系统为出发点,研究各分系统与分领域中技术标准与工作标准的配合性,按配合性要求,统一整个物流系统的标准;研究物流系统与相关其他系统的配合性,进一步谋求物流大系统的标准统一。
物流标准化的主要特点有以下几方面:
1、物流标准化系统是属于二次系统,或称后标准化系统。
这是由于物流及物流管理思想诞生较晚,组成物流大系统的各个分系统,过去在没有归入物流系统之前,早已分别实现了本系统的标准化,并且经多年的应用,不断发展和巩固已很难改变。在推行物流标准化时,必须以此为依据,个别情况固然可将有关旧标准化体系,按物流系统所提出的要求重建新的标准化系统,这就必然从适应及协调角度建立新的物流标准化系统,而不可能全部创新。
2、物流标准化要求体现科学性、民主性和经济性。这是标准的“三性”,由于物流标准化的特殊性,必须非常突出地体现这三性,才能搞好这一标难化。科学性的要求,是要体现现代科技成果,以科学实验为基础,在物流中,则还要求与物流的现代化(包括现代技术及管理)相适应,要求能将现代科技成果联结成物流大系统。否则,尽管各种具体的硬技术标准化水平颇高,十分先进。但如果不能与系统协调,单项技术再高也是空的,甚至还起相反作用。民主性指标难的制订,采用协商一致的办法,广泛考虑各种现实条件,广泛听取意见,使标准更具权威,易于贯彻执行。经济性是标准化主要目的之一,也是标准生命力如何的决定因素,物流过程不像深加工那样引起产品的大幅度增值,即使通过流通加工等方式,增值也是有限的。所以,物流费用多开支一分,就要影响到一分效益,但是,物流过程又必须大量投入消耗,如果不注重标准的经济性,片面强调反映现代科技水平,片面顺从物流习惯及现状,引起物流成本的增加,自然会使标准失去生命力。
3、具有较强的国际性。改革开放以来的事实表明,对外贸易和交流对我国经济的发展作用越来越大,而所有的对外贸易又最终靠国际物流来完成。因此,我国的物流标准化从运输工具、包装、装卸搬运工具、流通加工等都要与国际物流标准相一致,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完善国内标准体系,提高运输效率,缩短文货期限,保证物流质量。有利于促进对外贸易,降低成本,增加外汇收入。
(二)物流标准化体系
物流标准化体系是指在物流标准化活动范围内,各类标准按其内在联系形成科学的有机整体。这个定义包括以下几
个方面的含义:
1、物流标准体系以复盖面是物流标准化活动的全部范围,也就是说,物流标准体系包括了物流过程所需要的全部标准,确定物流标准的对象是建立物流标准体系的要点。总的说来,只要属于物流活动范围,与技术、管理有关的重复性事务和概念,都可以作为物流标准的对象,纳入物流标准体系。
2、物流标准体系的组成是各类标准。“各类”的一层意思是指物流标准体系包括不同级别的标准,亦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另一层意思是物流标准体系包括技术标难、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
3、从全国商业物流系统来看,物流标准体系内的标准,既包括现有标准,也包括应有和预计发展的标准,并随着物流技术的发展不断更新和充实。可以说,物流标准化体系是物流标准化工作的蓝图。
4、物流标准化体系内的各类标准,都有一定的服务对象,起不同的作用。它们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关联,联成一体发挥整体的功能。建立标准体系是一项系统工程,应运用系统工程的思想、方法、工具来研究和处理这些标准之间的关系,按一定科学规律使之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三)物流系统标准化的作用
随着生产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标难化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由技术标难发展到管理标准、工作标准,由个别少数标准发展到标准化系统。当今的标腔已成为现代化管理科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对物流系统化管理同样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l、物流标准化是实现物流系统化管理的重要手段和必要条件。目前,物流系统从生产厂原料供应、生产,然后由出厂产品到消费者手中,直到回收,是一个综合的大系统,分工越来越纲,但要求这个系统高度社会化、一体化越来越高。因此,要使整个物流系统形成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从技术和管理的角度上来看,物流标准化起着纽带作用,只要制定了各种物流标准并严格执行,就能实现整个物流大系统的高度协调统一,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如经国务院批准的国家标准gb7635-87《全国工农业产品(商品、物资)分类与代码》,使全国物品名称及其标准代码的统一有了依据,结束了建国四
十年来全国产品、商品、物质分类与代码一直没有统一标准的局面。过去同一物品在生产领域和流通领域的名称、口径范围、计算方法互不统一,现在制定了用于全国产品、商品、物资名称和标识代码国家标准,有利于建立和健全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促进物流系统经济信息使用和现代化管理。
2、物流标准化有利于保证整个物流系统功能的发挥,是商品在流通中的质量保证。物流工作中重要任务是把工厂生产的合格商品保质保量地送到用户手中。物流标准化对运输、包装、装卸搬运、仓储、配送等各个子系统都制定了各种标难,这些标准是物流的质量保证体系,只要严格执行这些标准,就能保证合格的商品安全地送到用户手中。
3、物流标准化可以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整个物流系统标准化后,可以实现一贯到户的物流。可以加快运输、装卸搬运的速度,降低暂存费用。减少中间损失,提高工作效率,因而可获得直接的或间接的经济效益。如果某一个环节标准化工作没有做好,就会造成经济损失。如我国铁路与交通两个部门由于集装箱未实现统一标准,双方在运输中衔接时要增加一道装箱工作,造成一定经济损失。若广泛采用集装箱运输,货运量相应增大,集装箱标准仍不统一,那么带来的经济损失的会更大。
4、物流标准化可消除贸易壁垒,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在国际贸易中,一种很重要的障碍,就是技术壁垒。因为技术上的障碍,就会影响商品出口,或影响国外商品进口,物流的关键问题,就是在运输工具、包装、装卸搬运、仓储等方面采用国际标准,实现国际统一化。如集装箱的尺寸规格与国际上标准不一致,就会产生与国外各环节的物流设施、设备、机具不配合,使运输、装卸搬运、仓储都发生困难,就会影响商品的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