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国务院日前发布《关于改革铁路投融资体制加快推进铁路建设的意见》。《意见》指出,向地方政府和社会资本放开城际铁路等部分铁路所有权、经营权,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建设铁路,并研究设立铁路发展基金。
民资入铁折腾到现在,其实已经不算是新闻了,尤其是这两年,相关消息喧嚣尘上,却始终不见实质性的发展,颇有些雷声大雨点小的意思,此次投融资改革靴子落地,终于算是在政策上给民营资本吃下了一颗“定心丸”。其实说到底,铁路系统向民资放开,固然有提供舞台让民资一展身手的考量,但借民资搅活铁路系统这一池春水的意味却更浓些。表面上看,民营资本和国有资本有了同台竞技的机会,但长久以来形成的思维惯性却不可能在一夜之间打破,民资竞争力先天不足的局面在短期内也无法得到根本性的改观。
对于民营资本来说,进入任何领域的根本目的都是要盈利。但铁路投资规模大、回报期长,在加上不时报出的亏损信息,对于逐利的民营资本来说,这可就要好好考量考量了。当然,换一个角度来说,铁路系统由于具有庞大的固定资产和稳定的收益预期,在吸引投资方面还是具有不小的优势的,然而民资入铁之所以迟迟不能成行,自然有显示方面的隐忧。
市场经济的本质是自由进入和自由竞争。只要合乎法律,任何所有制企业均可公平竞争,这一点在国务院鼓励民营资本进入垄断行业的竞争性业务领域可以得到印证。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国企和民企现在虽然站在了同一条起跑线上,但二者的先天竞争力却是不可同日而语。
而最让民资放心不下的是,仅以经济实力而言,民资那几个亿的资产与铁总动辄上千亿的大手笔比起来,实在是九牛一毛,倾家荡产投进去,最终却逃不掉被淹没在巨大的资本存量和增量中的命运,根本就没有参与决策的可能性,有投资却无话语权,这显然是不公平的。而且,一旦意见相左,“铁老大”一个红头文件足以把民资“踢回老家”,民资什么都没得到,反而成了“提款机”。换言之,民资入铁,如果缺少公平竞争的机会及完善的退出机制,风险之大,不言自明。
想要吸引民资入铁,一要破除那些落后的、歧视性的门槛,建立保障投资人利益及话语权的机制,落实民营企业在铁路运营方面的自主权;二要推进铁路体制改革,保障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和合理收益。如果无法有力划分合作各方的权利和义务,民资入铁就只能是一句空话。
铁路这块蛋糕太大,铁总胃口再好,也无法完全消化,不论铁总愿不愿意,民资入铁总归是大势所趋。因此,与其打开个门缝在里面来大喊“你们进来吧”,倒不如真正落实投融资改革,干干脆脆地拆掉大门,让民营资本看得到“钱途”和诚意,从而放下顾虑,自己主动走进来。
(文/快雪时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