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并购在西方已有百年历史,每一次大规模并购都促成了一些企业的迅速成长。分析跨国公司全球并购的动因有助于了解跨国公司成长的原因,并对我国企业的跨国并购具有较强的现实指导意思。
一、跨国公司全球并购的外在动因
1. 经济全球化的推动
经济全球化实际上是市场机制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的过程,它使得世界各国在经济上日益联系成为一个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有机整体。经济全球化和日渐统一的国际市场既是跨国公司跨国经营的结果,推动力。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全球跨国公司已发展至 6 万多家,其产值已占全球产出的 40%,国际贸易的 60%,技术研发的 70%,对外直接投资的 90% 以上。它一方面使跨国公司面临着更为广阔的市场,另一方面也使跨国公司面临着更为激烈的竞争和更大的市场风险。面对竞争,作为一向追求实现全球战略的跨国公司,必然要不断调整其经营战略,以期在全球范围内实现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与高效组合、低成本的生产与高价格的销售,并尽可能地提高在全球市场上的占有率。而进行跨国并购就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最佳途径,因为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全球资源的有效供给为跨国公司的全球并购提供了有利条件。如思科公司就是通过不断并购技术创新型企业从名不见经传的小企业在短短十多年的时间内成长为全球最大的互联网设备供应商。现在, 跨国公司的对外并购已经取代了“绿地投资”,成为跨国公司向外扩张的主要方式,并购资金已占其对外投资量的 70% 以上,并购浪潮也已经历了五次,并购规模也越来越大。如 1989 年日本索尼公司并购好莱坞哥伦比亚影片公司时花了 34 亿美元,1995 年迪斯尼公司收购美国广播公司时花了 190 亿美元,2000 年英国沃达丰电信公司并购德国曼内斯曼电信公司时则达到了创纪录的1900亿美元
我们还注意到,经济全球化在推行市场经济规则全球化的同时,也是西方发达国家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的过程。对发展中国家而言,这种调整是发达国家夕阳产业向发展中国家的转移过程,对发达国家而言,则是其产业结构的重组过程。不管是转移还是重组,他们主要都是通过跨国公司并购完成的。通过并购,跨国公司以其交易内部化、生产过程全球化和全球生产企业化来重新整合全球的产业结构,从而使全球经济发展最终符合跨国公司的利益。即使是处于发达经济圈的欧盟,为改变产业结构老化和企业经营规模小的状况以与美、日抗衡,也在银行、航空、通信、医药、汽车和军工等行业开展了大规模的内部跨国并购活动。它表明,经济全球化和跨国公司的发展,不仅没有削弱跨国公司之间的竞争程度,反而使跨国公司之间的竞争更加惨烈。
2. 政府政策的调整
自 20 世纪 80 年代德姆塞茨等人提出经济效率理论以来,经济学界对垄断有了新的认识,人们不再认为垄断是绝对有损于经济效率的,政府的反托拉斯倾向已大大减弱。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跨国公司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为提高本国跨国公司的国际竞争力,各国政府也开始放松对企业跨国并购的管制,对原有的政策与法规进行调整,如在跨国并购投资方面,全球普遍的政策调整主要包括:取消必须成立合资企业的规定、取消对外资不能占多数股权的要求和取消对外商不能享有所有权的规定等等。同时,许多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在诸如电信、运输、电力、金融服务等服务行业也放松了管制。据统计,2000 年,各国对外国直接投资制度进行了项修改,其中项是有利于外国直接投资的。尤其是 2000 年,全球 69 个国家对外国直接投资制度做出的 150 项修改中有 147 项是有利于外国投资者的。即使是在美国,政府为提升美国经济的全球竞争力,也在鼓励本国跨国公司开展并购,以应对来自欧盟和日本的挑战。如 1997 年 8 月波音兼并麦道由于受美国反托拉斯法限制而迟迟未获批准,但在欧盟四国提出支持空中客车成长计划后,为了抵抗竞争压力,美国当局迅速通过了波音对麦道的并购计划,从而使其成为全球最大的飞机制造商,年收入达到 500 亿美元,垄断了世界飞机生产的 2/3 份额。不仅如此,近年来各国政府支持民营化的快速发展也推动着跨国并购的快速增长。虽然发达国家在民营化过程中的并购数量大大高于发展中国家,但发展中国家正在快速增长。如在阿根延和巴西,民营化是跨国公司并购这两个国家企业的主要通道,匈牙利制造业的私有化使得跨国公司越来越多地收购当地私有企业,中国企业的民营化进程也将会吸引更多的跨国公司前来并购。
3. 科技的进步
20世纪 90 年代以来,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推动了信息化和网络化的快速发展,为跨国公司全球并购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和有利条件。如以网络技术为基础发展起来的电子商务的普及,使跨国公司的产品供应和销售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减少了中间环节,大大支持了跨国公司的运营;通讯技术的发展使跨国公司与各国子公司及业务伙伴在生产和经营方面的联系更加方便和紧密,更加快捷、便宜地获取和传输信息;管理技术的巨大进步导致组织结构的扁平化,使得管理信息在组织内的传导速度和信息准确率大幅提高,并使得组织更容易适应变化的环境。如管理大师汤姆·彼特斯早就预言沃尔玛会超过西尔斯成为美国第一大零售商:“西尔斯不会有机会的,因为一个12 层次的公司无法与一个只有 3 个层次的公司抗争。”
科技进步在为跨国并购提供技术支撑的同时也使跨国公司面临着更大的竞争压力,促使跨国公司不断地进行跨国并购。许多跨国公司为保持其领先地位,同时又降低其技术开发的风险和成本,一是通过并购来获取新的技术,二是通过并购避免技术研究上的重复开发,三是通过并购来分摊技术研发的高额成本,提高技术开发效益,保持强大的创新能力。如上世纪 90 年代初期,美国实行全球经营的企业仅占全美企业总数的 25%,而现在,这一比重已超过了 75%,2004 年美国企业的全球竞争力排名世界第二。
二、跨国公司全球并购的内在动因
1. 追逐规模报酬递增
规模报酬递增是指企业的生产规模扩大后,收益增加的幅度要大于规模扩大的幅度,或者说随着生产能力和产量的扩大,单位产品的成本会随之下降。跨国公司进行跨国并购的目标之一就是为了获得这种效应。并购之所以能促进规模报酬递增,主要是因为:
(1) 并购带来的大规模生产可以使用更加先进、高效的专用设备,从而提高生产效率。
(2) 大规模生产有利于提高企业内部分工的专业化及作业的标准化水平,从而提高员工的劳动熟练程度,降低成本。
(3) 大规模生产和先进技术设备的使用,可以减少管理人员和生产员工,提高劳动效率。
(4) 大规模生产需要大批量地采购原料,有利于节省原材料的开支。追逐规模报酬递增的跨国并购无论是横向并购还是纵向并购都有可能实现规模经济效应。
2. 降低交易费用
交易费用理论认为,跨国并购实质上是企业组织对市场的替代,是为了减少生产经营活动中的交易费用。由于市场存在不完全竞争、信息不对称和机会主义行为等因素,导致市场的交易成本较高,为降低交易成本,跨国公司可以用内部组织替代市场制度,并购就是使多个经营单位的交易活动内部化,从而减少市场搜寻费用、谈判费用、拟定合同费用等。不仅如此,在跨国并购中,跨国公司既可以通过并购突破关税与非关税等贸易壁垒限制,减少其进入海外市场的成本及经营成本,还可以通过并购获取原企业管理人员、生产技术设备、技术人员及其他特有资产,降低获取人才和技术的成本。跨国公司通过并购形成的扁平化的内部组织结构也为进一步降低交易成本提供了可能
3. 规避商业周期风险
由于世界各国经济制度、产业结构、技术水平、居民收入、市场发育等状况各不相同,因此各国商业周期和产品生命周期的波动情况是不一样的。如某国正处在商业周期低谷时,另一国可能正处于高峰期,某产品在发达国家市场上处于衰退期,但在发展中国家可能正处在成长期。商业周期和产品生命周期在不同国家存在的时间差可以被跨国公司利用,来规避商业周期风险和延长产品生命周期。如新经济给美国带来 10 多年的经济增长使美国成为自 97 年以来的最大被并购国,跨国公司之所以到美国大量并购,就是因为他们认为在美国市场可以获得比在本国市场更多的预期回报,同时又可以避免本国或其他国家的商业周期风险。我国经济的长期稳步增长,也正在吸引着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对中国企业的并购。从这种意义上说,哪个国家跨国并购越多,就越是表明这个国家经济充满了活力,哪个国家跨国并购的活动较少,也是该国经济不景气的表现。如 1997 年东南亚金融危机后,尽管这些新兴市场国家的资产严重缩水,但跨国公司对该地区的企业跨国并购并没有达到危机前的水平。对于产品销售而言,当跨国公司的某一产品在某国或某地市场萎缩时,跨国公司可以通过扩大对其他国家或地区市场的销售,来延长产品的生命周期。这样,通过跨国并购,跨国公司可以实现产品的市场多元化,达到摆脱单纯依赖某一地区经济发展的束缚,从而降低投资风险的目的。如德国大众汽车公司董事会就曾在一份报告中宣称:“公司政策的一个长期目的就是通过参与到具有同汽车工业相反的商业周期地区中去来确立保持长久的盈利能力。
4. 争夺创新技术与人才
创新技术与人才是一个企业得以持续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在知识经济的今天,知识与技术的更新及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时间越来越短,一个企业如果不能拥有创新技术与人才优势,必然会在剧烈的竞争中处于劣势。但如果跨国公司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独立开发创新技术,不仅风险大、代价高,而且周期长,因此,要在短时间内迅速获得创新技术与人才优势,并购是最便捷的方式。当今跨国公司的并购已从传统并购中对被并购企业实物产品和市场的关注转向对创新技术和人才的关注。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认识到,除了技术能力之外,被并购企业的关键人才非常重要,一旦他们离开被并购的公司,那么再好的技术也难以起到应有的作用。如美国的 Intel 公司在计算机微处理机方面领先了 20 年,其成功之处就在于在并购中始终把目标企业的人才战略放在首位,使自己能长久保持一批能不断推陈出新的工程师队伍,而这批人才正是 Intel 公司立于不败之地的真正核心竞争力。美国 GE 公司也是通过 600 多次并购才最终将其全球化战略定位在网罗优秀人才上,韦尔奇说:“如果我们不去寻找 挑战并发展世界上最优秀的人才 就不能成为 21 世纪最伟大的公司。发展人才最终是 GE 真正的‘竞争核心’。除非我们总能拥有最优秀的人才,否则我们的技术、我们的规模、我们的经营范围、我们的资源都不足以使我们成为全球最佳企业。
因此理想的并购是选择那些具有优秀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的公司作为并购对象并将其留住,有效并购不仅仅是为了增加和扩大市场份额,它通常还把获取人才和新一代产品作为前提。衡量跨国公司并购是否成功,最重要的就是要看是否留住了被并购企业的优秀人才,其次才是看新产品的开发和投资回报率的高低。
5. 寻求价值被低估的公司
知识经济时代造就了一批以信息技术、生物基因技术等为基础的新兴产业,这些高科技产业在资本市场上受到投资者的追捧,而许多业绩不错的传统产业则没有得到投资者应有的关注,一些效益其实很好的有名企业的股票市值在股市上甚至远不及那些前几年还不为人所知的高科技公司,公司的价值被大大低估,这给跨国公司并购提供了绝佳的机会。托宾比率表明,如果目标企业的股票市场价值与重置成本之比小于 1 时,即说明该企业的价值被低估,可以实施并购行动。如 20 世纪 70 年代美国通货膨胀率很高,许多企业的资产被市场低估,托宾比率只有 0.5 到 0.6,实施并购比投资新建企业要合算很多,由此引发了并购浪潮。美国艾默生公司在并购我国一家企业时,我方估算的企业资产为 1.5 亿美元,但艾默生公司却给了 7.5 亿美元,这说明我国企业的价值被大大低估,即使按艾默生公司的出价,也是被低估的,否则艾默生公司绝不愿意出这么多的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