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业激变在即
www.jctrans.com 2012-7-12 9:34:00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
就在中国设法保住其竞争力,并进一步推动经济发展的时候,也遭遇了各种各样的低效体系在拖增长的后腿。其中最令人畏缩,同时也是代价最为高昂的一个障碍就是物流。在中国,物流的总成本——货物和材料的运输费用——占这个国家国内生产总值的18%。相比之下,很多发达经济体的这一比例则只有10%左右。虽然改善的空间是显而易见的,但是,出于政治理由,这一问题很少被公开谈及。 中国的物流行业遭遇的困境与很多其他行业遇到的问题并无二致。这个行业同样呈现出碎片式局面,从个体快递员,到大型的货车运输和船运公司,物流服务提供商数量众多。此外,这个行业还表现为各地区各自为政、千差万别,每个地区都决意保护自己的利益,但这种策略往往对整体经济的发展不利。“虽然中国是一个国家,但各地区的状况千差万别,存在着很多地区保护的问题,从而导致了效率低下。”科尔尼(A.T.Kearney)上海公司的负责人、运输和物流分析师颜志伟(CheeWeeGan)谈到。地区差异使这个行业很难整合到一起,减缓了仓储管理和货车运输的现代化进程,他还补充谈到,这种局面也阻碍了货物装卸自动化的步伐。 说明这些问题的一个恰当例证是,近来,网络购物的迅猛发展,促使很多人开办了快递公司,以便为其服务。很多快递机构的全部装备只有一个人、一辆自行车和一部手机。电子商务和电视购物机构对快递公司缺乏可靠性怨声载道。“在美国,你在几乎任何地方都可以隔日拿到快递的东西,而且价格并不贵。”设在上海的纽约证券交易所(NYSE)上市公司橡果国际(AcornInternational)的董事长罗伯特·罗氏(RobertW.Roche)谈到。罗氏的公司也在效率极高的日本开展业务,他谈到,在中国,递送货物所需的时间比任何地方都更长。 尽管快递公司的数量在快速增加,但行业分析人士认为,快递业务依然无法赶上快速扩张的电子商务的发展步伐。因为物流阻碍了在线购物和电视购物的发展,促使某些大型电子商务企业构建了自己的快递网络。 博斯公司(Booz&Co)高级合伙人、设在香港的博斯公司大中华区办事机构(Booz&CoGreaterChina)总裁谢祖墀(EdwardTse)谈到,虽然面临着法律和监管的难题,而且竞争激烈,但中国市场对外国物流公司依然颇具吸引力,因为这个市场极为庞大,而且发展非常迅速。尽管中国的大部分快递公司都是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运营的,但2011年,这个市场已经以其841.4亿元(133.5亿美元)的规模,成长为仅次于美国和日本的全球第三大市场,这一规模比前一年增长了20.2%。 波士顿咨询集团(BostonConsultingGroup,简称BCG)4月发布的一份名为《中国数字化新世代3.0:未来的网络领军者》(China’sDigitalGenerations3.0:TheOnlineEmpire)的报告称,事实表明,电子商务是快递和物流发展的一个重要驱动器。中国有1.93亿在线购物者,甚至超过了美国1.7亿人的水平,而且是日本在线购物者的两倍多。波士顿咨询集团预测,到2015年,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在线零售市场。 快递和物流在线顾问机构中国快递物流咨询网(ChinaExpressandLogisticsConsultingCo.)的首席顾问徐勇预测,在未来5年中,这一市场的收入将以20%的复合年增长率增长,业务量的复合年增长率将达到25%。“这个市场对在线购物存在着巨大的、不断增长的需求。”他谈到。有些行业预测认为,到2020年,中国的快递市场将以700亿美元的规模赶上美国。谢祖墀谈到,外国运营商即便没有获得巨大的市场份额,但中国这种庞大市场的小部分份额依然极具吸引力。“他们关注的其他方面,是自己的国内快递业务与其国际业务之间的协同效应。你不能只着眼于国内市场,你必须两者兼顾,必须关注整个市场。”谢祖墀谈到。 “零碎的”供应链 最近20年来,虽然大规模的建设迅速发展,但中国的公路运输、铁路运输和内河航运以及空运服务的整合状况依然很糟糕,制造商和这一行业的业内人士谈到。这意味着供应链往往被以低效、零碎的方式组合到一起。部分出于这个原因,而且也因为每个地方都要保护自己的利益,所以,这个国家现有大约7,000家快递公司。“公路货运运输支离破碎。中国有大约100万家汽车运输公司,很多公司的车辆都不足10部。最大的10家公司的市场份额不足5%。”颜志伟谈到。他还指出,从事邮政服务的邮政特快专递(EMS)和顺丰速运在快递市场中以大约一半的份额居于领先地位,但很多非常小的公司只运营当地城市的快递业务。 这一局面影响到了整个行业的服务。举例来说,如果一位消费者需要返回一个物品,零售商就很难让最初递送这个物品的快递公司去取件递回,因为回递是不能带来收入的。有时候,快递公司并不是收取快递费的公司,快递费是由获得授权的其他公司来收取的。“对他们来说,资金的往来太过复杂了。”他谈到。 有些地方性机构已经成长为拥有全国性网络的可靠快递公司,但截止到目前,联邦快递公司(FedEx)和联合包裹速递服务公司(UPS)等外国企业在中国国内市场中所占的份额还很小。而扩大市场份额则需要庞大的投资。因为中国的快递公司往往通过大幅降价来争夺地方快递服务,所以,有些外国公司退出了国内市场,转而专注于国际快递服务。中外运敦豪国际航空快递公司(DHLSinotransInternational)是DHL与中外运空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China’sSinotransAirTransportationDevelopmentCo.Ltd.)各出资50%组建的一家合资企业,该公司最后终止了亏损的国内快递业务并于7月将其卖给了中国一家很小的快递公司深圳市友和道通实业公司(Uni-topIndustryCo.)。 德国的DHL刚刚于2009年购并这家企业。“退出是因为国内快递服务过于激烈的竞争。”DHL在一份声明中指出。该公司还指出,外国公司缺乏成本优势,而且还要面对《邮政法》修订草案的不确定性,修订草案要求外国公司在中国国内经营快递业务要重新获得许可。截止到2011年年底,DHL的中国国内业务部门亏损了9,920万元(1,575万美元)。 从1989年开始在中国运营的联邦快递,是经营中国国内快递业务的唯一一家外国公司。联邦快递从2007年开始提供这项服务,现在,正在根据修订后的《邮政法》重新申请继续经营这项业务的资格。一位熟悉这一情况的高管谈到,“在2009年《邮政法》修订草案通过之前,中国的法规没有‘快递’的清晰法律定义。”(联邦快递和联合包裹双双拒绝了沃顿知识在线的访谈请求。)一项行业估测称,联邦快递在中国的国内市场中占有大约1%的份额。“联邦快递的问题在于,他们在中国的规模非常小。”颜志伟谈到。“他们非常优秀,但是,与顺丰速运等大型本土公司比起来,他们在国内市场的网络还不够大。” 道琼斯通讯社(DowJonesNewswires)的一份报道指出,联合包裹国际业务部总裁丹·布鲁托(DanBrutto)曾在今年3月称,公司在2010年底申请了国内快递许可证,有望很快得到核准。 分析人士认为,修订后的《邮政法》禁止外国企业在国内信件快递业务上投资,也不许他们参与这项业务的运营,这一条款旨在确保中国的公司控制这一行业。“他们想要本土成长的市场领导者。答案就是EMS和顺丰速运,而不是联邦快递和联合包裹。我不知道外国快递公司的效率可以达到什么水平,也不知道政府是否允许他们在中国成长得足够大。”中国一家物流公司的一位外国高管谈到。因为信件递送占整个行业的30%,所以,这是个很大的问题。科尔尼上海公司的颜志伟谈到,“考虑到《邮政法》的因素,环境是否有助于外国运营商的成长,以及是否有助于他们在中国发展成非常庞大的企业,尚需拭目以待。” 寻找利基市场 大部分分析人士都认为,外国公司不应该与中国邮政或本土快递公司竞争,而应该寻找属于自己的高利润率利基市场。“这个市场非常分散。外国运营商对自己想要什么样的市场必须有非常明确的定位。”物流专家、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KPMG)上海分支机构的合伙人杰弗里·翁(音)(JeffreyWong)谈到。他们不应该与中国邮政展开肉搏战,而是要专注于保证交货时间等特定的快递产品,以及制药等特定行业。“这样,他们就能为特定的客户群体更好地塑造市场了。”他谈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