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印度去!饥寒交迫的中国钢企开始像“温州商人”一样,走出国门,寻找生存的角落,而此时,拥有丰富铁矿资源又缺乏“垦荒者”的印度,开始频频向中国招手。
4000万吨市场招手
2005年底,首届中印经贸发展高峰论坛上,国内几十家大小钢厂的代表团团围住印度方商业代表,希望能够尽多地结识印度钢企,以求进一步合作。事实上,2005年,中印钢企之间的往来极为频繁,印度廉价而丰富的铁矿资源以及近4000万吨、并且还在不断增长的钢材需求市场,让“久不识肉味”的国内钢企有些眼红。
对于北京华隆进出口公司的范剑平来讲,赴印办厂已经并不遥远,与他们企业合作的一家国内钢铁企业,第一批开设钢铁厂的设备已经运抵印度,投入运营已经指日可待。范剑平告诉记者,目前印度已经有许多家中国投资开办的钢铁厂,“铁矿石在中国价格昂贵,在印度本国价格非常便宜,此外,印度的钢铁需求也比较旺盛,很多企业看好了投资办厂的前景,把国内的设备运到了印度。”
对于印度钢铁市场的现状,印度经济学家SAQIB博士介绍:“印度正处于大规模的城市建设时期,对于钢材的需求十分旺盛,但是,在钢铁产业链中,印度还缺少钢铁加工冶炼这一环节,在这一方面,与中国在设备和技术合作上存有很大空间。”
据悉,目前印度主要的钢铁生产企业只有塔塔钢铁公司和印度钢铁管理局有限公司,2005年,这两家企业的利润平均增长了三倍,据专业机构预测,2006年将是印度钢铁行业利润增长的高峰期。
“目前已经有更多企业开始着手与印度进行合作,”一位从事中印钢铁生意的人士告诉记者,“重要的是,目前国内正在被大规模淘汰的建筑用钢材的产能,恰恰是印度最稀缺的,存在着很大的互补性。”
规避国内竞争惨烈
与印度相比,国内钢铁市场却显得异常寒冷。2005年4月至今,钢铁价格一路狂跌,10月过后,更是标志性地跌破底线,“唐山的中小钢厂已经‘死伤无数’了,”一位计划去印度寻求“活路”的唐山钢企老板这样形容当前的钢铁业形势,“即便是大钢厂也在苦苦支撑。”
而发改委则是多次召集大钢厂召开“产业政策探讨会”,希望大钢厂借中小钢厂生存不保的机会,进行吞并,以完成行业整合。
据悉,由于近年房地产业的迅猛发展,建筑用钢材的产能被盲目扩张,面临吞并和破产命运的有很大一部分是这样的钢企。
“钢企把设备、技术以及投资转移到印度,开办工厂,无论是将钢材运回国内,还是在印度本地销售,都是企业储备产能的最佳时机。”兰格钢铁信息中心主任马忠普认为,“躲避国内竞争,去国外办厂的趋势已经明朗化。”
此外,据记者了解,目前还有一些企业在印度投资建设了中等规模的钢厂,但是被访的企业多数不愿透露自己在印度投资的具体情况。
“目前,印度方面已经开始严控铁矿石的出口,这些企业是应付印度出口的政策,把铁矿石加工成粗钢再出口的。”一位业内人士向记者透露,“开办粗钢加工厂的利润也非常可观。”
去一天祈祷5次的国家
2005年初曾赴印度考察的钢铁界人士赵忻告诉记者:“虽然有许多企业瞄准了印度,但是由于印度的铁路运输、政府投资计划还存在很大不足,因此,许多企业还是感觉投资建厂将冒很大的风险。”
而在人力方面上,“印度工人很难保障足够的工作时间——他们每天要进行5次祷告,”一位投资人士向记者抱怨,“工会还会随时组织罢工,这对投资开办钢铁厂来讲,都非常不利。”
但是印度方面显然已经注意到这些吸引投资的不利因素,“印度的用工政策已经开始转向,目前在印度的67个工业开发区中的30个,已经着手仿照中国的用工制度,进行改革。”印度印中贸易中心首席执行官卫勇向记者透露,“印度企业的国际融资能力比较强,这也为多样化的合作铺平了道路。”
“作为发展中国家,印度的钢铁需求将长期存在,”兰格钢铁信息中心主任马忠普对国内钢企出走印度的举动表示赞同,“中国钢企借此机会,能够得以在海外生存实际是在为中国保存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