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意大利鞋业制造商协会指责中国制鞋商在生产过程中使用了镍及其他有碍健康的有毒化学物质,意大利卫生部近日已针对来自中国的鞋类产品展开调查。意大利卫生部长斯托拉切近日表示,这一调查将持续进行6个月。
在关注商品卫生的背后,其实是赤裸裸的贸易保护主义。就在多哈回合谈判刚刚在香港获得一些阶段性进展之时,一些保护主义者已经迫不及待地蠢蠢欲动了。令人无奈的是,以温州鞋为代表的“中国制造”正不断受到各种形式的市场抵制。据统计,今年1至10月中国外贸进出口总值达11486.1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4%。但与此同时,前10个月共有17个国家和地区对我国发起贸易救济调查52起(包括反倾销、反补贴和特保调查),涉案金额高达16.9亿美元,按照WTO统计,从1995年至2004年,中国已连续10年成为全世界反倾销头号目标国,共遭受反倾销调查390起。
面对气势汹汹的保护主义大潮,我们不禁要问:自由贸易真的过时了吗?虽然经济学家在许多问题上都有分歧,但对于自由贸易有效性的命题,经济学家们却令人吃惊地拥有共识:“自由贸易永远不会过时”,用贸易保护主义发展经济犹如用蚂蟥治病一样耸人听闻。
当然,今天自由贸易的潮流不仅仅来源于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规模经济、不完全竞争等因素也成了自由贸易的新鲜注脚。而一个显而易见的根本性原理是:只要贸易是自愿的,交易双方都将是受益者。因为只要有一方受损,贸易就不会产生,利益权衡使得“存在的就是合理的”。
但如此简单的道理却被别有用心的贸易保护主义者不断边缘化、妖魔化,他们费尽心机地编造许多限制贸易自由的拙劣借口:他们会说“中国制造”过多威胁到了本国相关产业工人的就业,但他们忘记了自由贸易带来的廉价舶来品使得居民有更多的余钱购买国内其他商品,增加了这些行业的工作机会;他们会说“中国制造”走俏是因为中国工资水平低,但按照他们这种逻辑,工资水平最高的美国就根本不可能会有出口,而这显然是荒谬的,因为生产率差异才是贸易产生的动力;他们会说“中国制造”采用了倾销或补贴的不正当竞争手段,但他们忽略了为低价埋单的是中国企业;他们会说本国相关产业暂时需要萌芽期呵护,但他们看不到缺乏竞争的本国产业已经被世界同行远远地甩在了身后。
多样化的借口反而暴露了贸易保护主义者自欺欺人的心态,他们以贸易威胁论蛊惑人心无非是因为他们能从贸易保护中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尽管这是以牺牲更广大人群和国家经济利益为代价。
所以,“损人不利己”的贸易保护主义是浪费资源、藐视公平、亵渎自由的历史倒退,而互利互益的自由贸易才是永不过时的时代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