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欧盟前所未有的一次拒绝给予全部13家被抽查的中国鞋类企业以市场经济地位后,8家中国皮面鞋生产企业8日在广州发起成立“欧盟对华鞋产品反倾销应对联盟”,从而结束了此前7个月中国企业“单打独斗”式的应诉局面,以针对近10年来欧盟对中国最大一宗反倾销案进行集体抗辩。
该活动的发起人、拥有10万员工的创信鞋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吴振昌说:“我们的任务是联合中国企业进行无损害抗辩,同时将联合欧盟利益共同体,如当地的鞋产品进口商、零售商、消费者及其相关组织协会,对欧盟委员会和欧盟各成员国进行游说工作。”
欧盟拒绝给予中国企业以市场经济地位的决定,使得130多家决定应诉的中国鞋类企业在去年6、7月间开始的反倾销调查中处于非常不利的地位。如果欧盟认定倾销成立,这将成为近10年来欧盟对华反倾销史上金额最大的一宗,涉及中国1200余家制鞋企业和400多万人的就业。
中国的鞋类厂商说,欧盟提出的法律主张和事实依据存在“严重缺陷”。即使在欧盟内部,德国和北欧国家的进口商和零售商也反对进行反倾销调查,担心提高关税将挤压它们本已微薄的利润空间,并令鞋价上涨。
中国鞋类企业承认“非市场经济地位”令未来赢取诉讼的机会变得渺茫,但积极应诉“对于扩大和壮大中国鞋产品企业的影响,树立国际形象,防止其他国家效仿欧盟随意采取反倾销等贸易救济行动,都将产生积极作用。”吴振昌说,“我们将积极联络全国其他地区的鞋产品生产、出口企业,邀请他们加入联盟,以形成更为强大的力量和声音。”
鞋类商品出现的局面让人回想起去年中欧纺织品贸易问题。那场影响中欧关系的争端在欧盟贸易谈判代表最终同意追加约1亿件配额后得以解决,中国企业也承受了巨大损失。
根据商务部的统计,去年中国共遭遇反倾销调查51起,涉案金额近18亿美元,已连续11年成为全球遭受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
一些专家认为,贸易争端频发的主要原因是贸易保护主义的干扰。中国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梅新育说:“在中国外贸顺差刚刚创造了历史纪录的情况下,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实不足为奇。”
许多中国贸易界人士同时认为,中国许多商品采取的“海量低价”的市场营销策略,也是中国商品容易招致贸易争端的原因之一。
参与发起联盟事务的中国轻工艺品进出口商会公平贸易工作部相关负责人周佳佳认为,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反倾销调查事件不完全是件坏事。中国鞋业应当以此次反倾销调查为契机,建立有影响力的本土品牌。增加设计和研究投入,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实施以质取胜的战略。
梅新育说,中国政府应努力运用一切手段抑制欧盟保护主义者滥用反倾销和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冲动,为中国企业应诉创造尽可能公正的环境。
他同时提醒,尽管欧盟素有“欧洲堡垒”之称,但中欧之间毕竟存在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中欧双边经贸磋商机制也在不断完善。据此他认为,中国企业和欧洲零售商有理由期待中欧鞋类贸易争端最终取得较好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