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所拥有的巨大市场空间正被越来越多的人视为电子商务的隆兴之地,但习惯了传统商务操作的外贸企业却面临电子商务所带来的全新理念的挑战。关于外贸企业开展电子商务的讨论在专家、媒体和政府间已经进行了多时,那么外贸企业究竟如何才能尽快完成向电子商务的转化,赢得国际电子商务的先机,在国际竞争中占据上风呢?我们还是有必要听一下专家的意见。不久前,记者带着有关问题采访了中国金融学院电子商务研究所所长陈进先生。
陈所长认为,由于外贸企业开展电子商务所进行的一切商务活动和所面对的客户对象都是面向全球的,所以必须时刻把企业的全球利益考虑在内。对于进行电子商务的外贸企业来讲,首先要树立一个全球竞争意识,也就是说把业务和商务活动扩展到全球的范围来考虑。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充分认识到互联网的重要性并有效地利用互联网上的信息资源和服务资源。还有就是要认识到电子商务正在对国际贸易体制和程序产生重大影响。
这些影响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网络技术正在促使交易手段发生重大变化。原来以信函、传真为主的沟通方式将演变为EDI(电子数据交换)的方式,向电子订单、在线定货方式发展。面对面的谈判将演变成跨越时空距离的网络谈判,从而改变了企业员工的工作方式,对企业员工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促使外贸企业更快捷、高效地进行规范化国际运作。二是透明度的增强。互联网运作使客户资料都将变得公开化、透明化,这将使竞争更加激烈,同时拓宽了服务渠道,带动服务质量的提高。当然,透明的电子投标与招标方式可能会使原来的客户转移到竞争对手那里。在这方面,中国政府也在多方努力,一方面鼓励电子批发与电子交易市场,另一方面又宣布今后国家性招标都会在网上进行。
陈进所长尤其强调了电子商务时代对人才独特的标准与要求。外贸从业人员要求具备敏锐的信息沟通能力,要善于从网络信息中找到有用的信息,并从中发现商机。由于企业与外界的交流都将通过电子渠道完成,所以外贸也将面临重新洗牌的局面。我们知道,企业的竞争力不在于规模大小,而在于产品质量和服务层次的高低,在于内在的管理机制的完善程度。下一个世纪将出现一个全新的产品与服务模式,对人员素质的要求也将更加苛刻,企业与个人都将面临重新调整自己定位的问题。
目前,国际电子商务的生产总值占到国民生产总值的1%,而国内的电子商务产值比重不到0.1%,这不仅仅是差距大小的问题,而是能否赶上国际潮流的问题。国家信息化办公室已列出电子化课程培训计划,首次在十五计划中提到国家信息化工程项目。企业也应该积极参与到这一培训工程中来。目前我国外贸企业存在的问题是国际交流不够,管理体制需要加强,同时需要加强竞争体制。网络交易的公开化可能会使原来的工作方式不适用,引起外贸人员的抵触情绪,电子交易方式也有可能产生一些弊端与纠纷,电子合同则还需要金融机构与法律的支持。这些问题需要大家共同参与解决。
另外,电子商务带来了很大的新兴市场,但同时会有大批的人员面临重新组合甚至下岗,这对社会、企业会带来新的压力。面对数字时代向外贸企业提出的挑战,员工、企业以及社会和政府应该做怎样的调整呢?陈进认为,就个人而言,应具备计算机以及网络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国际交流与信息分析处理的能力。企业应该向先行的电子商务范例学习,制定一个全新的运作模式,找准自己的优势领域。再有,企业发展需要金融机构与合作伙伴的多方支持,必须设法使有关的各方都支持电子商务体制的建设,这不是一个企业努力就能办成的事。
目前我国企业的管理机制与人员管理素质还比较低,在这种环境下,企业可以主动与外方合作,借鉴外企的先进管理机制。在实际操作中尽量按照国际规范化来操作,如财务制度等,尽快改善内部体制。对于社会而言,应该鼓励电子化与信息化手段,鼓励电子货币的发展与应用,让社会的数字化生产设施配套起来。政府的工作重点应该放在制订完善有关国际电子贸易的法律和制度上,大力支持电子商务的发展,包括审批手段的简单化。在适当的时候采取一些敦促手段,促使外贸企业的信息化进程加速前进,实现与国际标准的尽快接轨。
陈进所长最后强调,企业信息化牵涉到国家的竞争力、社会的发展能力,如果中国企业现在不抓紧时机去实现信息化过程,必然会导致落后,也将对整个国家、社会造成损失。站在与国际化接轨最前沿的我国外贸企业,应该积极采用先进的电子商务技术来参与国际竞争,为企业也为国家获取更大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