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第一年的2001年末,我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外开放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五年来,我国按照承诺对外开放市场,遵循国际规则推行“阳光政务”,对外贸易总额跻身世界贸易大国前三强,进出口商品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利用外资和对外经济合作也迈上新的台阶。
让政务搭上“阳光快车”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让中国更紧密地融入了经济全球化浪潮,同时也给政府管理带来巨大挑战。
加入世贸组织以来,我国大幅修订了包括《外资法》《外贸法》在内的2000多个法律法规。国务院先后取消和调整行政审批项目1806项。31个省(区、市)共取消和调整审批项目22000多项,尤其取消了大量内部文件,实行“阳光政务”。
通过将世贸规则和中国承诺转化为国内法律、法规,推动了市场经济法律体系的完善,对政府职能的转变、提高透明度和依法行政也起到了促进作用。
原对外经济贸易部首席谈判代表、现任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龙永图说,加入世贸组织以来,最大的变化是人们观念的变化,树立起规则意识,确保了我国的经济法律法规与世界贸易组织的规则、国际通行的做法相一致,同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保证全国贸易政策的统一实施。这些都是参与经济全球化的基本条件。
令世界称奇的“中国速度”
“十五”期间,我国对外开放的领域和行业不断扩大,外贸增长创造了令世界称奇的“中国速度”。
统计显示,五年间,我国对外贸易年均增长24.6%,创下改革开放以来外贸发展最快纪录,远高于同期世界贸易和我国经济增长水平。2004年,全国外贸进出口总额超过1万亿美元大关,成为仅次于美国和德国的“世界贸易第三强”。2005年,我国进出口总额超过1.4万亿美元。
“十五”期间,外商对华直接投资超过2700亿美元,我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名列全球第三,并继续居发展中国家首位,服务业成为外商投资热点,世界最大的500家跨国公司中,已有450家在华投资。
五年来,我国积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产业结构,出口商品结构也得到进一步优化。2001年至2005年,我国出口商品累计超过2.4万亿美元。工业制成品出口比重由90.1%提高到93.6%。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成为出口主导产品,占出口总值的比重分别由44.6%、17.5%提高到56%、28.4%。
“走出去”业务更上层楼
“十五”期间,我国企业“走出去”步伐加快。2002年至2005年,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净额(非金融类)累计达179亿美元,年均增长36%;对外承包工程累计完成营业额726亿美元,比“九五”时期增长一倍;对外劳务合作累计完成营业额173亿美元,比“九五”时期增长近五成;2005年末在外各类劳务人员达56万人,比“九五”期末增加12.5万人。
五年中,我国全方位、宽领域的“走出去”格局逐渐形成。对外投资、承包工程、劳务合作等对外经济合作业务遍及世界近200个国家和地区,基本形成“亚洲为主,发展非洲,拓展欧美、拉美和南太”的多元化市场格局。
“十五”期间,我国对外经济合作拓展到以工业制造、建筑、石油化工、资源开发、交通运输、水利电力、电子通讯、商业服务、农业等为主,并广泛涉及国民经济诸多领域,如环境保护、航空航天、核能和平利用以及医疗卫生、旅游餐饮、咨询服务等。
企业对外直接投资也由“绿地投资”向跨国并购等方式扩展;对外承包工程则向EPC总承包、BOT等更高层次发展;对外劳务合作逐步摸索出团队整建制派出、基地县培训后派出、政府间协议派出等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