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内蒙古通辽市经济发展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而目前中小企业资金紧张问题已成为制约其发展的重要因素。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为此,我们对通辽市辖区内中小企业贷款情况进行了一次专项调查,发现有五对矛盾影响了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投入。
矛盾一,国有商业银行追求“优良客户”与中小企业本身固有弱点的矛盾。国有商业银行为了更好地防范信贷风险,规定只有信用等级在AA级以上的企业才可以贷款。而目前中小企业信用等级普遍偏低,大部分中小企业均为单A级或单A级以下企业。加之中小企业本身内部管理不是很规范,没有真正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又缺乏自我约束意识,信用观念淡薄,恶意逃废银行债务,严重影响了银行加大中小企业信贷投入的信心。中小企业财务不规范,存在财务制度不健全,报表不真实的情况,调查中发现,一些中小企业为应付多个部门,甚至有几套财务报表,上报主管部门一套,上报税务部门一套,上报银行一套。银行为辨别其数据的真伪、获取真实信息,不得不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从而增加了贷款的附加成本。而成本增加的同时,贷款的利率不变、收益没有增加。据有关部门测算,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的成本平均为大型企业的5倍左右。因此银行对中小企业高成本、低收益、高风险的贷款投入自然是顾虑重重、望而却步。中小企业成分复杂,银行放款心有余而“胆”不足。我们到科左中旗调查发现,其辖内中小企业中有通过招商引资来的大企业的分公司;也有前身是国企的改制企业;还有一些局机关下属的三产公司,成分比较复杂,银行很难做出评判,择优扶持。中小企业产业结构不合理。通辽市中小企业产品结构单一,多集中于传统行业领域,缺乏技术进步与创新体系。资源性粗加工产品多,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产品少,增长的动力主要是依靠资源、资金和劳动力的投入,从而呈现出产品“生命力”较差,经营效益不稳定,抗风险能力较弱的特点。对银行吸引力严重不足。
矛盾二,国有商业银行集约化的信贷管理体制调整与中小企业“需求小、要求急、周转快”的资金需求特点之间存在矛盾。中小企业在资金使用上有需求小、要求急、周转快的特点,而目前,各国有商业银行的企业授信额度及贷款审批权限均已上收到了省级行,致使县域中小企业即便是有好项目,基层行也需要向上级行申请、待批,难以及时满足中小企业的生产经营需要,使企业贻误最佳时机。也难免会判断失误,给银行造成损失。如扎鲁特旗威林酒业公司是一家中型二档企业,固定资产1000万元,今年预计实现产值2880万元,税金1000万元,其产品白酒占通辽一半的市场,山泉饮料长年供不应求。就是这样一家企业,没有银行肯给贷款,只好靠赊欠原材料、借款等方式维持生产。
矛盾三,国有商业银行贷款风险管理考核失当,激励机制与约束机制不对称的矛盾。目前各国有商业银行为了防范贷款风险,提高贷款质量,普遍强化信贷管理制度,建立了严格的风险约束机制,实行贷款第一责任人制度,加重了对信贷人员的贷款风险责任约束,明确了贷款风险责任,而与之相对应的却没有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对信贷投放项目准、效益好的信贷管理人员也没有给予相应的奖励。这种贷款发放风险与收益不对称的现象,极大地降低了信贷人员的工作积极性,造成信贷人员为回避责任而采取保守的信贷策略,使信贷人员由“慎贷”变为“惧贷”,更加重了中小企业的贷款难度。
矛盾四,国有商业银行县域机构的大量撤并与县域中小企业资金紧张、信贷主体缺乏之间的矛盾。中小企业作为县域经济的一支生力军,发挥着支撑和推动县域经济增长的重要作用。尽管中小企业对县域经济有如此大的贡献,但目前对县域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却很不理想。近几年来,县域中小企业的数量不断增加,经营范围不断扩大,资金紧张不断加剧。而从1998年开始各国有商业银行陆续开始撤并县域分支机构,部分县市仅剩有农业银行、邮政储蓄和农村信用社,导致县域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更加狭窄,资金紧张问题更难以缓解。如通辽市科左中旗目前只有农业银行一家国有商业银行,致使其辖内中小企业的信贷主体严重缺乏,申贷无门。
矛盾五,国有商业银行“四大”、“四重”战略与中小企业规模小,贷款数额少之间的矛盾。国有商业银行一味地追求“四大”、“四重”即大城市、大地区、大项目、大企业和重点地区、重点行业、重点产品、重点客户的偏畸信贷战略。即便是在中小企业与大型企业同等的条件下,银行信贷部门往往都会更偏爱大型企业,而歧视中小企业。认为中小企业规模小、贷款数额少会加大银行的贷款成本。国有商业银行贷款限额的提高,行业项目的严格限定,使中小企业享有的贷款权利丧失。以扎旗皓海化工有限责任公司为例,公司总资产2400万元、固定资产1597万元、年生产能力2万吨、产销率111%、利税额达400万元的双A级企业,因为银行提高信贷门槛、限制行业项目而被建设银行列为退出类企业,正在逐步收回贷款,使企业陷入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