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油价多重效应显现全球经济未来12个月出现转折
谢国忠
高油价已影响全球经济,但制造密集型的东北亚国家受到的影响较小,目前高油价影响最大的是那些无法获得全球流动性的经济体。灵活的金融体系推迟了高油价带来的影响,但是,它无法最终消除高油价对全球经济的影响,在未来12个月内,美国房价将见顶,届时消费将重新陷入低迷,美国火车头减速的效应将波及全球,而高油价也将因此陷入崩溃边缘。
石油美元大量回流
居高不下的油价产生了大量石油美元,石油美元回流产生的收入效应和流动性效应短期内降低了油价对全球需求的打击,后面还将分析这种局面何时会逆转。
高油价引起的收入分配效应十分明显。目前油价比去年平均价高出24美元一桶,以每天生产8500万桶计,石油生产国每天可额外多得20亿美元。如果目前油价持续到年底,石油生产国的额外所得将高达5270亿美元。如以2002年平均油价为基准,这一数字相当于每天33亿美元,或者全球GDP的3%,考虑到原油及炼化产品的贸易净额占到全球贸易的近一半,石油出口国获得的额外收益达全球GDP的1.5%。
中韩从石油出口国获益
因为石油出口国的储蓄率随着油价上涨而提高,因此油价引起的全球收入再分配总效应为负数,但石油出口国需求绝对量仍会增长,那些向其出口产品的国家因高油价带来的压力部分得以缓解。
中国经济对高油价所表现出的适应性就与此有关。中国对资源出口型国家(非洲、中东、大洋洲和南美)的商品出口增长了75.5%,较对工业化国家20%-30%的出口增幅要高得多。中国从原材料出口国收入增长中的受益程度无人能比。中国对高油价的免疫力还使邻国大大受益,韩国40%的产品出口到中国,尽管韩国对石油出口国的商品出口未明显增长,但高度依赖石油的韩国经济仍表现强劲。
理论上,中国和韩国这样高度依赖石油的制造业经济对油价最为敏感,但在中国制造业独特地位的支持下,大大减缓了冲击。向中东地区输出劳务的国家也因外汇收入增长而增强了抵抗力,菲律宾的转移收入2002年来强劲增长,如果没有这笔钱,菲律宾很可能已陷入国际收支危机。孟加拉、印度和巴基斯坦等南亚国家和菲律宾情形类似,如果没有这些钱,高油价的影响将会十分激烈。
美元回流遏制高油价冲击
这使高油价变成了只对经合组织国家的征税,但石油美元的回流使这些国家的人民可通过融资来消费。这点在美国最明显,收入增速放慢的同时美国人的借贷增速却很快。低利率和节节上升的房价使得人们敢于大胆借债消费。
美国每个月背负着600亿美元的贸易赤字,澳大利亚和英国两个国家的每月赤字也达75亿美元,而亚洲则每月有170亿美元的顺差。亚洲的顺差是美国赤字之源,这一普遍认识是不对的,西方国家巨额的赤字主要是石油出口国造成的。
大量热钱流入亚洲,平均每个月约有90亿美元,其中部分是石油美元,石油美元直接流入美国的数量也十分庞大。近期随着油价的飙升,美元走强,这可能就是石油美元直接流入美国的反映。
在外资的源源流入下,新兴市场经济体的股市摆脱高油价的羁绊而节节上涨,MSCI指数2002年来累计涨幅达120%,外资还引发了推升了新兴市场国家的货币、债市和房地产。从2003年初到2005年中,共有220亿美元的组合资金流入印度,相当于其GDP的3.4%;韩国从2003年1月到2005年8月吸引了250亿美元的组合投资,占其GDP的3.3%。
流到新兴市场的资金量远超过油价带来的成本增加,只要流动性能转化成需求,这些国家就能抵挡高油价的打击。
转折将发生在12个月内
一旦全球流动性开始收紧,全球经济就可能引来转折点。在澳大利亚和英国,当房价格停止上涨,消费者便无力增加消费。美联储也在加息,在接下来的12个月中,美国房地产市场将步澳大利亚和英国后尘。房价一旦停止上涨,美国住房行业将无法提高财务杠杆,这将自然导致消费陷入低迷,从而影响全球对美国的出口。由此,我相信,石油需求到时将大幅下跌。
我们已看到由流动性支撑的需求泡沫正在破灭,那些不能获得流动性的经济体影响已显,而那些没有房产的美国人和无法大量吸引外资的非热门新兴市场国家,将深受高油价的打击。
此外,新兴市场的金融体系远不如美国成熟,无法顺利将外来的流动性转化为现实需求,这在东南亚地区特别明显。中国控制房地产投机后,由于热线和需求创造之间的主要通道被卡断,经济也开始减速。
部分易受油价打击的群体已减少了石油消费,在我看来,一旦美国房地产市场进入转折点,高油价对全球经济的打击将会十分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