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9月份以来,国内豆油价格整体呈现震荡走低态势,2004年及2005年8月份以前,国内豆油价格持续走低。一级豆油全国均价由2003年10月中旬的8040元/吨,降至2005年8月中旬的2060元/吨,下降2980元/吨,降幅达到37.06%。
2005年全年国内豆油价格大部分时间呈现走低,仅出现四次幅度相对较大的反弹。2005年8月中旬至今,国内豆油价格低位整理,一级豆油全国均价大部分时间处于5300元/吨左右,整体行情相对稳定。
国内豆油市场在经历了近两年的走低后又将呈现什么样的行情呢?有哪些因素将对2006年国内豆油价格走势产生重大影响呢?笔者个人认为,有以下几点因素将对国内豆油价格走势产生重大影响。
首先,禽流感疫情。禽流感疫情对国内豆油市场的影响,可归结为成本影响和供应影响。成本影响是指:禽流感疫情在世界范围内爆发,致使全球禽类养殖业蒙受巨大损失,饲料需求大幅减少。而作为饲料中重要配料的豆粕需求也必然随之大幅减少,进而影响到全球的大豆需求。由于需求降低,世界大豆价格的标志CBOT大豆期价将大幅下跌,最终导致我国进口大豆到港成本大幅降低,豆油生产成本降低。
一般情况下成本的降低将使产品的价格水平向下移动。但禽流感疫情的发生在影响豆油成本的同时还将影响到豆油的供应量。如前所述,禽流感的爆发将导致豆粕需求减少。如果我国也大规模发生禽流感疫情,国内油厂就将面临豆粕价格走低、豆粕滞销,油厂的压榨利润降低甚至蒙受损失,很多油厂的加工积极性将降低或根本没有实力继续生产,我国的豆油供应有可能出现大幅下降。供应的减少又对产品价格起到有力的支撑。
其次,世界原油价格。世界原油价格的攀升将使一些国家寻求替代产品,生物柴油已经成为选择之一。很显然,如果世界原油价格继续攀升,美国、巴西、阿根廷将大力发展以豆油为原料的生物柴油产业;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将发展以棕榈油为原料的生物柴油产业;加拿大和欧洲将主要发展以菜油为原料的生物柴油产业;综合各方面信息,我国发展以菜油为原料的生物菜油产业的可能性较大。
如果诚如笔者所分析,届时国内豆油价格乃至全球植物油价格都将受到有力支撑。但是,如果世界原油价格没有达到大家预期的高度,其产生的支撑力度将会小很多,甚至被忽略。
第三,进口大豆数量。2004年进口大豆产出的豆油数量占我国产出豆油总量的72.49%,2005年这一数字为75.1%。由于国产大豆产量相对稳定,用于食品加工的数量逐年增加,进口大豆产出豆油数量占我国豆油产出总量的比例还有继续上升的可能。我们可以理解为,进口大豆的多少直接影响着国内豆油的供应量,也就对国内豆油价格起着关键性影响。全年进口大豆数量将定下全年豆油价格走势的基调,某段时间的进口大豆数量,将在一定程度上左右这段时间的国内豆油价格走势。
第四,CBOT大豆期价走势。大家都知道,我国进口大豆成本主要受CBOT大豆期价影响,某个时间段的CBOT大豆期价将决定后期国内豆油的生产成本。而CBOT是期货市场,价格变化相对频繁,这就使我国进口大豆成本全年甚至一个月的差异很大。在供需相对稳定或供应压力不是很大的情况下,我国豆油主产地区油厂的豆油出厂价格跟随CBOT大豆期价走势较紧。因此,CBOT大豆期价走势对国内豆油价格起着较大的成本影响和心理影响,一定时期内对国内豆油价格的影响力也相对较强。
第五,进口豆油数量及价格。我国进口大豆数量同进口豆油数量存在一定负相关。一般情况下,进口大豆数量较大,进口豆油数量就相对较小,反之亦然。从需求角度讲,进口豆油是国内生产豆油不足的补充。而我国目前又主要使用进口大豆生产豆油。因此,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将进口豆油看成是进口大豆的替代或补充。这样,进口豆油数量及价格对我国豆油价格的影响力同进口大豆数量及价格的影响力相比自然要弱一些。但弱只是相对的,2004年我国进口豆油数量占新增豆油总量的33.72%,2005年这一比例为21.99%,都在30%左右,其影响力不容小觑。
最后,其他食用油供应量、国产大豆数量及价格、国内豆粕价格、大油厂的销售策略、区域性供求等因素。这些因素的影响力相对而言就要更弱一些了。一般只在特定时期才起到关键性影响作用,对全年的豆油价格走势,影响力相对较小。
其他食用油供应量的增减直接影响着豆油的市场份额,按常理其对国内豆油价格的影响力应该较大。但是,在正常情况下,其他食用油供应量的变化不会特别大,因此,正常情况下其他食用油供应量的增减对豆油价格的支撑或抑制作用就相对有限了。
国产大豆生产豆油的数量虽然仍占国内生产豆油总量的30%左右。但由于国产大豆数量相对稳定,价格又受CBOT大豆期价影响,因此影响力相对于进口大豆还是弱一些的。再者,国产大豆在生产豆油方面主要集中在东北地区,这就更降低了其对全国豆油价格的影响力,但对东北地区豆油价格的影响力还是很大的,甚至是决定性的。
至于国内豆粕价格、油厂销售策略、区域性供求的影响,最主要的还是阶段性、区域性和心理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