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叫穆罕密德的叙利亚商人两个月前离开义乌,至今未归,200多名经营户与其“交易”的1800万元货款没有了下文,让这些经营户为追讨货款吃够了苦头。9月5日,穆罕密德将5万美元汇进公司账户,开始兑现部分货款,1800万元货款的下篇文章总算开了个头。
风波起自赊销
穆罕密德不动声色地离开了义乌,公司里留着一名业务员应付前来追讨货款的业主。但也只是做做样子,解决不了任何问题。义乌国际商贸城一位饰品业主神情沮丧而又气愤地告诉记者:“我的17万货款7月22号到期,现在过去一个多月,分文未获,与穆罕密德联系,要么关机,要么不接电话。”8月份,记者先后多次来到义乌市稠州北路558号301室穆罕密德的办公室采访,前来追讨货款的人络绎不绝。
与穆罕密德有过5年业务关系的候女士说:“5年前我做小百货生意的时候与穆罕密德相识,不久建立了业务关系,那时他还是比较讲诚信的,很少拖欠货款。后来我做饰品生意,我们也一直保持着业务关系,但到了去年下半年,我感觉穆罕密德有点和以前不一样了。去年7月份和11月份他从我这里拿走了20余万元的货,讲的是2个月付清货款,穆罕密德总是托词,一推再推。由于是老客户,我没有多加防备。可如今他一去不回。到公司里找了数十趟,见不到他本人,后来按订单上的联系方式,也与他联系不上。”
希望初现
“近期穆罕密德与公司恢复了联系,9月5日他给公司账户汇进5万美元,开始兑现货款。”9月9日,记者再次走进穆罕密德的办公室,这里已经没有前段时间那种“热闹”场面和紧张气氛。公司一位职员告诉记者,穆罕密德表示将通过律师公证,分期分批付给经营户货款。他同时表示在义乌的公司还要办下去,近期将派员到义乌登记注册,继续开展业务。
这位职员对眼前出现的希望之光表示谨慎乐观,她告诉经营户应有足够耐心和理智。
规避赊销风险
一场赊销风波随着穆罕密德的5万美元货款到账,暂时告一段落,却引发诸多令人值得思考的问题。
据记者了解,为提高义乌经营户的防范意识,义乌市工商、外贸、公安等部门曾多次给市场经营户分发《外贸风险防范手册》,提醒经营户与外商做生意时注意的事项。义乌市外经贸局还特意在当地媒体上公告了工商部门批准的220家境外企业常驻机构,提醒经营户尽量要与这些正规的外商机构开展生意往来。然而,仍然有不少经营户心存侥幸。“我们也知道赊销有风险,但没有办法,现在生意难做,你不赊销别人赊销。如果说赊销找死,那么不赊销更是找死。”国际商贸城饰品业主王女士颇有几分无奈地对记者说。
“若企业采用赊销,又没有制定相关的赊销管理方案,这就好比盲人瞎骑马,危险大。”国际商贸城工艺品经营户朱某道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说,当我们决定采取赊销来销售货物时,对单一的贸易来说,其最简单的风险就是:只能回收部分货款或全部不能回收,而最难估算的则是对方会否付款?因此经营户要建立科学的赊销管理办法,比如接单时让对方预付定金、按时向客户追收应收货款、不让拖欠款滚大等。
“做外贸生意不是赌博。义乌是一个自由贸易市场,在与外商打交道时,相互之间抢生意,有极少数外商也正是摸透义乌经商户这一弱点,进行欺诈。”义乌市公安局经侦大队一位工作人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是说。因此,他提醒经营客户在与外商做生意时,不要急于求成,让对方钻空子。否则,一旦上当受骗,吃大亏的还是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