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素质复合型物流人才是未来的培养方向
资料表明,我国大专以上物流人才需求量为30-40万人,在职人员培训需求达到100多万人。但全国目前每年为社会提供约20000名左右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物流本专科毕业生,供需缺口巨大。朱华教授认为,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让企业参与教育和培训。她指出,中国当代教育最大的问题是“学不致用”,其原因一是中国教师理论功底强,实操能力弱,但另一方面企业“只求不予”也使得校门里走出的学生只会说不会干。解决这个问题的唯一办法就是企业在找寻我国教育方面缺陷的同时,肩负社会责任走进校门,面对教育机构提出培养要求、提出学习内容、提供培养人员和环境,校企合作,共育人才。
作为院校,如何培养出具有责任心、沟通能力、团队精神,抗压能力和执行力强的复合型物流人才,朱华教授谈了自己的看法。
一、校企合作设计学习内容
朱华教授说,由于物流行业的特殊性(操着卖白粉的心,挣着卖白菜的钱)使得物流工作不同于其他行业。基层工作环境艰苦、内容繁重,许多年轻人没有充分的心理准备;高层管理工作、规划设计要求综合知识全、个人素质高。这些从业要求仅靠院校内的培养是无法完成的,故高校物流专业要走出去、请进来,积极与企业沟通交流,了解微观的企业实际工作过程,基于工作过程构建课程体系、设计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手段,在关注宏观物流新理论、新技术的同时,联手企业以微观的实际工作内容验证新理论、新技术的实践效果,传递符合企业要求的物流理论与实践知识。
二、 教师进入企业挂职
中国的高校教师多为科班出生,从校门到校门,研究型居多,对实际生产经营情况知之甚少。培养实用型人才,必须有了解实际工作状态的教师。这类教师完全来自于企业,由企业提供是不现实的。高校教师到企业挂职,了解、熟悉、掌握一线工作情况,是彻底改变中国教育“学用不符”现状的重要举措。
三、参与职业技能大赛
职业技能大赛是企业实际工作内容的浓缩,参加比赛一方面可使学生尽快的使知识融合与实践,展示自己的能力;另一方面可让企业通过大赛的平台更多的认识学生,搜寻企业的后生力量。
朱华教授说,现在的在校生多为90后,他们阳光、积极、热情、开朗,有知识、眼界宽,但希望他们能沉下心、低下头、放下手、迈开腿、务实肯干、勿随心所欲。
桃李满天下,学子尽乾坤!临近采访结束,朱华教授说,一名学生爱戴的老师首先是具有良好师德和人格魅力的人,是忠诚于教育事业、敬业奉献、教书育人的人。她从教二十六载,一直在一线从事专业课程教学工作,回首多年教学生涯,感受颇丰,从入行的第一天至今,她一直坚持自己的信念、求新求变、善待学生、激发潜能、共同进步。用心去浇灌,果实才会分外美丽,相信中国的物流教育事业一定会不断的完善进步,越来越多的优秀物流人才助推中国物流业的发展,明天会更好!
人物背景:
朱华,大连职业技术学院教授
教育经历:
1985年毕业于东北财经大学商业企业管理系商业经济专业
1998-2001年在大连理工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进修学习
2005年在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理工大学教育管理专业培训学习
2010年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新加坡理工学院、共和理工学院访问学习
2010年在清华大学基础工业训练中心高校教师科研创新高级研修班学习
专业特长:
物流配送规划的设计与应用、市场营销
业余爱好:
追求自然
性格特点:
认真、具有合作性及亲和力
从业经历:
1985年8月进入大连管理干部学院任商业经济系专职教师
1999-2004年任大连职业技术学院工业经济系市场营销专业主任
2005年起任大连职业技术学院管理工程系物流管理专业主任
个人荣誉:
2006年——大连市优秀共产党员
2007年——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专业带头人
2011年——辽宁省教学名师
所带领的专业和教学团队获得:
2006年——物流管理专业被评为辽宁省示范专业
2007年——物流管理专业为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重点建设专业
2008年——物流管理教学团队获得辽宁省优秀教学团队
所授课程:
2008年被评为省级精品课。
职业资格:
物流师、高级国际物流师、国际物流师注册培训师、国家职业技能竞赛裁判员。
社会兼职:
中国市场学会理事、中国物流学会会员、大连物流协会常务理事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锦程物流网”的所有文字、图片等作品,版权均属锦程物流网所有,转载必究。若转载使用,须同时注明稿件来源和作者信息,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