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业全面开放的第一年是2006年。外资物流企业的强势入境给中国的物流业带来了什么,目前我国物流业的发展状况如何,中国的物流企业该如何从自身的发展瓶颈中取得竞争优势。记者就此专访了中国交通运输协会副会长、中国物流学院院长王德荣。
“我国物流业起步比较晚,但是发展很快。2001年处于起动阶段,2003年为初步发展阶段,现在是快速发展的时期。在这个发展过程中,我国物流业出现了一批服务质量比较高,效益比较好的物流企业。”王德荣说,“但是也应看到我国物流业发展中也存在很多问题。”
首先,由于国内相关企业众多繁杂,且专业化程度不高,服务能力弱,规模小,使得物流业陷入了市场局部混乱之中。如美国大、中、小的物流企业加起来不过六七千家,而中国就有几十万家。
王德荣说,中国物流业在观念上仍处于“传统物流”的水平,大多数企业对物流的概念仍停留在运输和仓储的集成上。中国物流企业信息的收集、加工、处理、运用能力、物流的专门知识,物流的统筹策划和精细化组织与管理能力都明显不足。例如,在华跨国公司一直抱怨中国的物流服务水平低。所以戴尔公司、诺基亚公司进驻中国时都要求物流公司配套进入。
第二,中国物流业人才紧缺。王德荣说,物流业实践经验尤为重要。企业对高级物流人才的要求几乎是一致的:要有经验、有现代技术,还必须掌握现代经济贸易、运输与物流理论和技能,且具有过硬的外语能力和国际贸易运输及物流经营技能,熟练掌握信息技术。“目前一个中型企业,年薪出资50到100万元都难以找到一名物流人才。”
王德荣分析物流人才匮乏的原因,一是因为我国物流教育培训工作起步晚、规模尚小,而正在受教育的学生尚未成才;二是我国物流学历教育还没在跟上市场需求的变化,输送给社会的“人才”未能真正成才。国外的物流经过多年发展,已形成了一定规模的物流教育系统。中国虽然在2001年就引进了英国皇家运输学会的一套物流教育系统用于职业教育,但与国外的教育相比还是存在很大的差距。
三是我国物流企业的网络有待进一步健全。物流是一种网络经济,网络不完善或不健全,业务开展就会受到制约。物流企业要做大做强,网络的建设是个关键。
王德荣认为完善网络有两种办法,一是企业自身投资建设,这样做的成本比较高,但是有利于长远发展,目前中远就做得比较好;二是采取联盟、合作的办法,使联盟企业的网络资源能够共享,网络完善的同时也能够节约成本。但最终,物流企业还是要想办法提高核心竞争力,才能不受制于人。
同时,物流企业的信息化程度还不够高。为符合现代供应链管理的需要,灵活应用信息科技往往是致胜关键。因此,利用信息技术追踪货物、库存管理电子化,都是急需研究的课题。
四是条块分割、多头管理的局面直接导致了中国物流市场效率低下。“计划经济时代依托行政体制形成的铁路、邮政和对外贸易运输等系统,表面上是全国经营,但实际上内部是划地分割,很难全国统一运营。我们初步统计过,在中国,直接可以对物流企业、物流市场进行行政干预的行政部门多达16个。”王德荣说,目前的情况是,物流行业的整合速度远远慢于制造业的整合,毕竟多数制造业企业都有在全国范围内销售产品而产生的物流需求,但却找不到全国意义上的物流服务供应商。
“截至2005年底,几乎所有的国际顶尖物流企业都已经进入了中国市场,而且脚步正愈走愈急,中国物流企业面临严峻考验。”王德荣说,同时国外物流业起步比中国早,一些物流企业已有几十年的发展历史,有着丰富的经验和良好的服务质量,其市场竞争力强于我国的物流企业。因此,这对中国本土的物流企业来讲,是一个严峻的考验。他提出,为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国物流企业应加强网络建设,在提高物流管理水平、提高服务质量上下功夫,同时也应该进行整合、联盟与合作,形成规模经营,充分利用现有资源。
据了解,今年10月18-20日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准,中国交通运输协会及相关部委支持主办并交由国际化专业团队REDGATE Consulting Group(中外商国际咨询顾问有限公司)承办的中国首届国际运输物流峰会(ILCC)将于北京召开,此次活动得到了世界各国物流与运输界的广泛关注。
王德荣介绍说,此次峰会的举办将整合行业内外以及国内外的资源,为国内外物流企业提供一个交流经验的平台。同时,峰会也能使政府掌握行业脉搏,为国内物流企业之间、企业和研究机构之间、企业与金融机构之间、物流行业与其他行业之间提供了沟通平台,使各种信息和观念交流融通,增强企业的理论水平、融资水平及市场认知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