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让中国经济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当下应该减少出口依赖度,提高民间消费,在这方面目前还缺乏实质性措施。”昨天,著名经济学家、耶鲁大学金融学终身教授陈志武就近期中国经济热点话题接受了本报记者电话采访。
经济增长 启动消费是根本
记者:全球金融危机以来,中国经济成为了世界关注的重点,中国经济如何才能从危机中走出来?
陈志武:金融危机对全球经济的冲击,是非常负面的。这次冲击,也是中国30年来所面临最为严峻的挑战。当然,这也是很好的机会。遗憾的是,我目前还没有看到政府采取的根本性、基础性的改革措施———中国过去长期依赖的是投资、出口的经济增长模式,而中国当下应该减少出口依赖度,提高民间消费,但目前还缺乏实质性措施。
此次4万亿政府投资,偏重的还是基础设施,在投资结构上没有偏离传统的投资模式。这次金融危机与1997年前后的亚洲金融危机相比完全不一样了。当时的重要背景是互联网经济刚兴起,实物消费迅猛,当时中国的投资政策恰好促进了增长。这一次的挑战是欧美发达国家需求减少,中国实体经济受到严峻挑战。我期望看到政府能在下一步措施中,调整4万亿投资方向,拉动消费,一方面能解决短期的危机,长期必能促进中国经济从挑战中走出来,实现有序发展。
免税观点 没违背经济学原则
记者:在促进国内经济增长问题上,您近期提出免税的观点争议很大。
陈志武:目前,政府通过基建投资来拉动经济,资金使用效率并不高。我建议今年给所有中小企业免税一年,月收入5000元或1万元以下的个人免税。这样大约可以免掉三万亿的财政收入。这笔钱如果由中小企业主导用于投资,将能达到增加就业机会的效果最大化。民营企业每年增加的就业人数和就业机会500万到600万。
我的观点并没有违背经济学原则。我们必须看到,实体经济的就业问题是当前中国经济面临的最大的挑战之一,这已成为巨大的社会问题。
金融危机 对低收入家庭影响大
记者:您近期还提出了金融危机让“中产阶层前景突然黯淡”的观点。
陈志武:金融危机打击对象最广泛的是中低收入家庭,特别是低收入家庭。正像我们了解的,许多沿海制造业企业纷纷停产、倒闭,许多农民工提前回乡。此外,中等收入阶层未来就业的安全、收入增长前景,一下子变得黯淡。另外,政府4万亿投资强化了国有经济,而压缩了民营经济空间,让中产阶层群体减少。
记者:中产阶层的财富是社会关注的重点。
陈志武:现在很多人对美国金融危机片面理解,说金融产品风险大,不能发展,但事实上众多金融产品最大的受益者还是中产阶级。中低收入者买不起汽车,他们的孩子弹不起钢琴,但金融产品能解决这些问题。发展金融产品最大的受益者是中低收入者。
重庆发展 搞懂有啥金融需求
记者:重庆目前正致力于长江上游金融中心的打造,陈教授有何建议?
陈志武:重庆应该很好研究世界金融史。17世纪最初是荷兰和英国为了海洋贸易兴起的金融服务,当时商业银行、债券业发达。1780年-1830年代,世界金融中心从英国向美国东北部转移。随着科技创新,股权交易、期货成为投资者热衷的方式。因此19世纪50年代以后,金融重点是商业银行贷款向股权资本市场、期货转移。
重庆应该熟悉世界金融史,其实不光是重庆,北京、上海、深圳都面临同样的问题。长江上游或西部地区有什么金融需求?是股权交易,还是贷款,或者是保险市场?这需要决策者和顾问专家来层层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