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稻葵:中国不应沦为金融危机中的最后买单人

www.jctrans.com 2008-11-18 15:38:00 环球企业家

  百年罕见的金融危机以风卷残云之势掠过世界的各个角落。 如果说两个月前许多国家都还认为这场危机只限于美国,那么今天所有国家都已经高度一致地认识到这场金融危机的严重性并不遗余力地想方设法阻止这场危机的蔓延,努力将这场危机尽快化解。

  百年罕见的金融危机以风卷残云之势掠过世界的各个角落。 如果说两个月前许多国家都还认为这场危机只限于美国,那么今天所有国家都已经高度一致地认识到这场金融危机的严重性并不遗余力地想方设法阻止这场危机的蔓延,努力将这场危机尽快化解。可以说,各国政府,尤其是发达国家的政府已经全面动员起来参与到对抗这场金融危机的战争之中。那么,美欧政府大规模救市的本质是什么?其后果如何?拥有全球第一大主权财富的中国对此不能不问清楚。 

  实事求是地讲,以保尔森为首的美国经济政策制定团队对这场金融危机的本质和危害早有正确的预判。出身于华尔街的保尔森与长期潜心研究金融危机和货币政策的伯南克结成了对抗这场金融危机的高度专业的“梦幻组合”,他们在这场危机初始便力图将这场危机化解于萌芽状态,但这场危机愈演愈烈,终于在今年九月导致若干大型金融机构的破产,由此带来一系列连锁反应, 包括短期信贷体系的崩溃;在这种情况下,保尔森这位华尔街的巨子,拿出了投资银行家的浑身解数,不惜下跪祈求美国众议院领袖,白宫大规模救市方案一波三折终于得到国会通过。 但是七千亿美元救市方案到今天已经变味,由最初设想的购买金融机构呆坏账从而挽救整个金融体系,转向直接注资各金融机构从而直接干预各金融机构的贷款决策。最先领悟到这一大转折的是老牌市场经济国家的领袖:英国首相布朗。其实美国、欧洲等国的主流经济、金融学家们也很早达成共识,认为拯救的最佳方式便是政府直接注资。事实上,中国的四大国有银行的重组也走的是同一道路,也可以讲,欧美的救市重复的是一条中国银行改造道路。 

  但这场金融大救助的本质是什么呢?这要从这场金融危机的根本问题出发来分析,美国大量的家庭过度消费而陷入资不抵债的尴尬境地,大量家庭事实上已经信用破产,与此同时,美国的许多金融机构由于以高杠杆介入了以房地产为基础的金融衍生产品市场而陷入流动性困难、濒于破产的危险境地。是美欧政府以国家信用向全球借贷,并借助其全球货币发行国的特权,增加货币供给直接投放信贷市场。最有意思的是,在这场大营救过程中,由于金融体系出现了罕见恐慌,证券价格一路下泻,平均下跌40%以上。与此同时,金融市场恐慌带来了对美元和美国国库券的高度需求,导致美元升值和美国国库券价格上升,美国国库券收益率大幅下降,这就使得美国和欧洲政府金融大营救的游戏正在有效地推进,他们以很高的价格卖出美元和国库券,吸引了大量资金涌向美欧市场,而这种以国家信用为担保的资金正源源不短地进入私人金融部门。 

  所以说美欧政府金融大救助的本质是以国家信用和全球货币发行国的地位来对濒临破产的私人信用的大拯救。 

  这场金融大救助最有可能的后果有两个。第一,美欧政府非常有可能大赚一笔。他们以很低的成本融得大量资金,同时又以很低的价格购买私人金融部门的股权,当金融恐慌逐渐被正常投资氛围取代后,美元不可能维系当前的高价位,美国国库券也不可能维持当前的低收益率,证券价格将会回升,这一降一升自然可以为美欧政府创造大量收入。这就像香港政府在1998年进行的金融援救一样:以大约恒生指数8000点的价格购买股票,而最终价格稳定在14000点。所不同的是,香港政府没有像美欧政府一样以政府信用融资,也没有廉价发行特区债券。所以说,美欧政府相对于香港特区政府而言,可以获取双重收益。 

  第二个后果是,未来十年,美欧货币尤其是美元,一定会面临贬值压力。因为支撑货币价值的两大基础为其实体经济的活力和其金融市场的深度、广度,而在此次金融风暴之后,美欧必然元气大伤,此外,由于大量发行国债,其国债再融资的利息率一定会大大高于今日,由于恐慌而大量持有美元导致美元升值的局面也难以长久维持,美联储和欧洲银行大量注入的流动性很可能在未来造成严重的通货膨胀,这一切都表明美欧的国库券都会出现价格下降收益率上升的情况。因此从长远来看,美欧金融大救助的后果或者是对其他货币贬值或者是通货膨胀,甚至两者兼具。 

  中国的处境不言自明。高达两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事实上就是中国经济的对外投资。因此“中国经济不应该在金融风暴时对外投资”这类说法是站不住脚的。我们对外投资是既定事实,两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已经投资于境外,问题在于如何重新布局。 

  进而言之,这决定了中国必然是美欧金融大救助的重要参与者。即便不做任何调整而维持现状,事实上就是支持了美欧金融大救助。后者需要中国继续持有美元和欧元,当然对美欧更有利的是,中国外汇储备更多地用于购买美欧国债。 

  但根据以上分析,中国如果在今天大量购入美欧国债,岂不是成了美欧金融大救助计划的下家,成为金融危机尘埃落定之后被美欧政府大赚一笔的财富提供者了么?相反,如果我们能够认清美欧金融大救助的本质,理解如巴菲特这样的精明投资者的分析逻辑,为什么要心甘情愿地充当这一下家呢?为什么不可以将外汇储备分散于不同机构,以中立、渐进、分散风险的方式部署在美欧、澳大利亚等已经大幅下跌的证券市场呢?更进一步,难道不能研究将外汇储备部署在股价大跌、掌握大量资源的公司获得股权? 

  当然,作为一个崛起中的大国,中国的考虑不可能完全是投资回报性的。当今世界已经是一个高度相互依赖、俱荣俱伤的格局,在如此情况下,中国需要在认清美欧金融大救助本质的基础上,在更多议题上展开合作。在与各方认真协商、仔细沟通的基础上,中国可以考虑短期内配合、协助美欧展开金融大救助,增加在相关国债上的持有——尽管这样的财务回报并不是最高的。但是,美欧必须清楚地知道,如此行为是以中国的长期经济利益为代价的,我们应该在国际政治以及长期经济问题上获得对方的理解和支持。

物流生意的法宝   立即加入信誉联盟   阅读 次 本文现有评论 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