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运| 陆运| 空运| 综合物流| 船务新闻| 口岸/园区| 贸易| 宏观经济| 产业经济| 时政新闻| 图文天下| 物流专题| 物流网评| 贸易专题| 财经观点| 深度观察| 贸易网评

央企审计常态化亟待加强

www.jctrans.com 2014-7-15 15:51:00 中国企业报

导读: 近期以来,国家审计署对央企的审计风暴形成了一组冲击波:先是审计署进驻在港央企,对华润、中银、中信、光大国际及招商局五大中资集团进行明确审计;时隔不久,审计署发布中央企业2012年度财务收支审计结果公告,11家央企被曝出有滥发福利、少报利润、投资亏损等问题。

  近期以来,国家审计署对央企的审计风暴形成了一组冲击波:先是审计署进驻在港央企,对华润、中银、中信、光大国际及招商局五大中资集团进行明确审计;时隔不久,审计署发布中央企业2012年度财务收支审计结果公告,11家央企被曝出有滥发福利、少报利润、投资亏损等问题。

  对此,国务院国资委在报告发布当日就声明,将督促相关企业认真落实整改,并寻求治本之策;而11家央企也迅速发布说明和整改报告,声明愿意接受监督,积极整改……新一轮的审计风暴刮向央企,对央企起到了怎样的效果?如何实现审计的全方位覆盖?对此,《中国企业报》记者对国务院国资委专家组成员张春晓就相关问题进行了专访。

  《中国企业报》:您如何认识最近对央企的“审计风暴”?审计在目前的央企反腐败中起到了怎样的效果与作用?

  张春晓:近期审计署对中央企业的大面积深度审计,是对中央企业的经营和管理的重要检阅。审计结果表明,中央企业在加强内部管理、提升产品服务、改善品牌形象、履行社会责任等方面做了积极努力,会计信息也真实地反映企业财务状况,但部分企业在经营管理中还存在薄弱环节,一些内部管理方面的共性问题在这些企业中普遍存在。

  这次审计风暴是好事也是坏事,说其是好事,是因为通过审计风暴发现了经营和管理中的问题,有利于根据问题,有针对性地整改。说其是坏事,是因为这次审计风暴还是结果式审计,是找问题的审计,是发现问题已经付出了成本和代价的审计,是国有资产已经或多或少地流失或损失的审计,是使一些企业经营者或管理者已经付出代价走向不归路的审计,不是过程的审计,不是动态的审计,不是约束式的审计,不是产业链条跟踪的审计。

  腐败问题已经出现在经济社会的方方面面,国有企业作为利益寻租的一个重要节点,也难独善其身。反对腐败、建设廉政政治,是我们党一贯坚持的鲜明政治立场,是人民关注的重大政治问题。这个问题不解决好,就会对党造成致命危害,甚至亡党亡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党需要不断加大惩治腐败,把坚决惩治腐败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而要完成反腐败这项长期的政治任务,就必须构筑强有力的监督体系,并在这一体系的有效运行下,赢得这场看不见硝烟战争的胜利。审计风暴下的审计监督作为这一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完善权力制约与监督机制,预防和惩治腐败,促进反腐倡廉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中国企业报》:与临时组织“巡视组”相比,审计的常态化是否有利于反腐败的常态化?

  张春晓:目前的审计更多是结果的审计,审计风暴更是阶段的审计或过程的审计。要发挥审计的反腐防腐功能,且有利于反腐败的常态化,必须充分实现审计的动态流程式。但是在流程式审计过程中由于受审计目标、审计报告制度、审计问责制度等的缺失,审计的反腐功能难以发挥,发现和查处被审单位经济活动中存在的腐败问题往往成为审计的副产品。要使审计的常态化有利于反腐败的常态化,必须做到:

  首先,审计向事前推进,且全过程审计,不能出现灯下黑,以做到预防腐败。审计要从反腐败斗争的大局着眼,由过去单一的事后审计逐步向事前审计、事中审计和事后审计相结合的方式转变,坚持“审、帮、促”相结合,把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有机结合起来,积极探索通过改革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的途径。

  其次,要建立严格的审计问责机制,做到问责到位,问责到底,问责不缺失。完善审计整改跟踪制度,加大整改问题公告力度。从政府层面,将审计整改纳入政府问责范畴,对屡查屡犯、屡查不改的重大问题,政府必须实施行政问责。同时,着力探索建立人大和审计机关的互动,建立多元化问责主体之间的协调机制,形成对违法违纪单位负责人的责任追究合力,增强对责任主体问责的压力和威慑氛围。

  第三,要建立长效反腐联合机制,形成立体交叉式反腐网络,做到收网不漏网。要充分发挥审计在反腐倡廉中的作用,注重发挥整体监督功效,执法机关之间要加强协调配合,实现优势互补信息资源共享,形成整体合力,建立长效反腐联合机制,推动整个社会的反腐倡廉工作深入开展。

  《中国企业报》:国家审计署只是一个部门,力量有限。如何将审计署的外部审计与企业内部的审计有效结合起来?

  张春晓:如果单从审计的角度看,通过垂直的一体化审计,通过大量的第三方审计,通过公开透明的审计平台可以基本实现将审计署的外部审计和企业的内部审计结合起来。但是,要想从根本上破解审计力量有限且单一的难题,必须从体制上下功夫。首先,要实现企业内部管理的制度化,必须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和要求,在坚持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基础上,建立起科学、完整、透明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对中央企业的管理行为进行全方位的约束和规范;第二,要实现国有企业经营的全面市场化,即使是关系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的垄断性企业和行业,也必须严格执行市场化原则,内部市场化和外部市场化有机结合,而不是独享政策、资源、资金等方面的非市场化待遇,要以市场化的待遇完成非市场行为的经营;第三,要实现国有企业决策的程序化,任何决策,都必须尊重民主、尊重科学,充分听取社会各方面的意见,国家出资企业的合并、分立、改制、解散、申请破产等重大事项,应当听取企业工会的意见,并通过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其他形式听取职工的意见和建议;第四,要实现国有企业特别是中央企业的监督全民化,要通过财务公开、信息公开、决策公开等手段,把监督权交给社会、交给公众,而不是单纯地依靠一个或几个部门的监督。

  《中国企业报》:审计事件与审计制度建设应如何结合起来?如何加强企业自身的审计功能建设,使审计实行全方位覆盖?

  张春晓:审计事件是审计制度落地的载体,审计制度是审计事件成功的保证。要使审计事件与审计制度有机结合,进一步加强企业自身的审计功能,实现审计的全方位覆盖。首先需要建立健全案件移送制度。审计机关在实施审计过程中,要注重大要案线索的查处,发现党员干部或国家工作人员犯有严重错误和经济上违纪违法的行为,应有意识地留心捕捉案源,并做好详细的取证工作,经过认真整理,及时移交纪检、监察部门或司法部门。其次要建立联席会议制度。为了掌握案情,审计与纪检、监察、司法部门应加强工作联系,经常交流、通报有关情况,建立行之有效的工作联系、情况通报、联席会议制度。实现纪检、监察、审计、司法机关的通力合作,使权力运作置于严格的监督之下,并在全社会逐步形成易于揭露和有效治理腐败的长效机制。第三要建立健全协同办案制度。审计部门在查账方面有自身的专业优势,而腐败案件绝大多数都涉及经济问题,在这方面审计与纪检、监察部门可以集中办案,集中办案过程中,审计人员就能够充分发挥审计业务熟练的专业优势,深入挖掘可疑的经济事项或线索,找准突破口,提高办案效率。

  《中国企业报》:审计署公布结果“常审常犯”,有些领域似乎有加剧趋势,对于这种现象您有什么建议?

  张春晓:必须严格审计问责机制,做到问责到位,问责到底,问责不缺失。要把党内监督、人大监督、政府内部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司法监督、公众监督和舆论监督结合起来。审计署的审计和审计公告属于政府内部监督,公众的关注属于公众监督,媒体的报告属于舆论监督。要让所有监督同时发力,形成重磅达摩剑,高悬于被监督者的头上,这样才能促进被监督者更好地加强内部管理,重视自身管理,强化自我约束。让被监督者有更多的来自外部的压力,使之把这种压力转化为真正的内在的动力。一句话,让任何权利在阳光下运作,让任何权利实施者在监督下运行,腐败必将会呈下降趋势。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锦程物流网”的所有文字、图片等作品,版权均属锦程物流网所有,转载必究。若转载使用,须同时注明稿件来源和作者信息,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