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年底前,大中型城市将实现公共交通“一卡通”,2020年基本实现全国范围公共交通“一卡通”——
城里人的口袋里大都揣着一张公交卡。这张小小的磁卡,未来将“通”更多城市。4月17日,交通运输部运输司副司长王水平告诉记者,预计2016年年底前,全国大中型城市将初步实现公共交通“一卡通”的跨市域、跨交通方式使用,到2020年基本实现全国范围内跨市域的公共交通“一卡通”互联互通,全国联网。他是在交通运输部举行的专题新闻发布会上作这番表述的。
我国的公共交通“一卡通”是从1999年起步的。目前已有254个地市级以上城市发行了总数超过3.5亿张的公共交通“一卡通”。公交卡使用范围覆盖了公交、地铁、出租汽车等多种交通运输方式,应用功能扩展到小额消费支付领域。但各地公共交通“一卡通”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标准不一、各城市间不能联通、无法实现大规模联网应用等突出问题。从全国范围看,“一卡通”还没有真正“通”起来。
《国务院关于城市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十二五”期间,我国将进一步完善城市公共交通移动支付体系建设,全面推广普及城市公共交通“一卡通”,加快其在城市不同交通方式中的应用。加快完善标准体系,逐步实现跨市域公共交通“一卡通”的互联互通。根据这一指导意见,交通运输部发布了公共交通“一卡通”互联互通技术规范,启动了试点验证工作。江苏、广东、吉林3省以及37个公交都市创建城市正在开展公共交通“一卡通”互联互通技术规范验证工作。
未来“一卡通”能够“通”什么?中国交通通信信息中心主任曹德胜介绍,未来公交“一卡通”将在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前提下,重点实现公共交通“一卡通”的跨地域使用,居民只需拥有一张公交“一卡通”就可以在全国各地通用,无需到一个城市办一张卡。同时,“一卡通”的内涵更丰富,更加注重多种运输方式间的互联互通,居民手持一张“一卡通”就可以任意选择城市交通、城际轨道、道路长途客运、水上客运等多种交通方式。交通运输部还将进一步探索铁路、民航“一卡通”应用的可行性。
曹德胜表示,未来还将根据不同区域的特点,在满足人民群众对互联互通的需求基础上,提供各个层次的个性化服务。如将和银行合作,使“一卡通”具备小额消费支付等功能,为居民提供更多的便利。
曹德胜说,“一卡通”的载体除现在通用的IC卡外,新的技术规范还考虑了在智能手机平台实现互联互通应用的技术、安全和业务需求。下一步,在技术规范的试点验证阶段,计划在智能手机平台上进行“一卡通”技术试用,选择适合的解决方案,在试点成熟后向全国推广,届时居民就可以把智能手机当“一卡通”使用了。
记者了解到,交通运输部已经组织编制了《技术规范》,包含了卡片、读写终端、技术接口、安全管理等方面内容。为确保技术规范的安全、可靠、适用,交通运输部在江苏、广东、吉林3省及37个公交都市创建城市,组织对技术规范进行全面验证,修改完善后向全国推广,最终形成国家标准。
同时,组织中国交通通信信息中心牵头建设国家级公共交通“一卡通”清分结算平台,着手运用市场机制,实现“一卡通”支付业务的跨地域清分结算。
为实现全国范围内公共交通“一卡通”的互联互通,交通运输部提出“统筹兼顾、兼容并蓄、逐步替换、平稳过渡”的发展思路,将与各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共同努力,先在全国选取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东三省等部分区域开展联网工作,逐渐过渡到全国联网。在实施过程中,将切实保护公共交通“一卡通”企业利益、不增加群众负担。
下一步,交通运输部将制定出台行业发展指导意见,做好包括业务发展模式和运行机制等多方面的顶层设计,为行业健康发展指明方向。他们将建立运营管理机制,尽快建立清分结算、服务价格、风险管控、绩效评价等制度规则,打破行业发展瓶颈,规范行业发展秩序,创造良好发展环境。他们还将遵循市场决定资源配置和发挥政府社会管理作用的原则,组织行业和市场力量,共同建设国家级清分结算平台,并支持地方“一卡通”系统进行技术升级。
“在实施过程中,将切实保护公共交通‘一卡通’企业利益、不增加群众负担。”王水平说。(经济日报记者薛志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