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统计局10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14年11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1.4%,涨幅创出自2009年11月份以来的新低。
不过,业内人士指出,同比涨幅回落以及环比下降的季节性波动,并没有改变中国物价水平将温和上行的总体趋势。
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高级统计师余秋梅解读称,11月份CPI环比下降,同比涨幅比上月回落了0.2个百分点,主要是由于受天气、季节和国际因素影响所对应的新涨价因素的减少。
从天气因素来看,天气对鲜菜价格的影响呈现出地区性的特点:东北、西北和华北地区鲜菜价格环比以涨为主,而华东、中南和西南地区鲜菜价格环比则以降为主。总体来看,鲜菜和鲜果价格环比分别下降1.6%和0.5%,合计影响CPI环比下降0.06个百分点。
寿光蔬菜指数中心分析师王瑕分析,北方地区进入12月份雨雪天气增多,各地蔬菜产量下降。特别是北方省份自供蔬菜量大幅缩减,外调南方蔬菜量加大,也提高了运输成本。
在上海,多数居民则更多的感受到鲜菜价格的回落。不过,鲜果价格仍然高企。
从季节性因素来看,11月份部分地区进入旅游淡季,飞机票、景点门票、旅行社收费和宾馆住宿价格环比分别下降6.0%、4.5%、3.7%和2.0%,合计影响CPI环比下降0.08个百分点。
从国际因素看,国际原油价格持续下跌,带动国内成品油价格下降。11月份汽油和柴油价格环比分别下降5.6%和5.9%,合计影响CPI环比下降0.05个百分点。
尽管CPI环比连续3个月下降,但在余秋梅看来,随着气温逐渐走低,预计12月份CPI环比继续下降的可能性不大。未来物价仍然温和上行。
从货币供应来看,10月末中国广义货币(M2)余额为119.92万亿元,同比增长12.6%,货币流动性仍旧比较宽松。11月22日,中国人民银行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和存款基准利率。
据复旦大学经济学教授殷醒民分析,今年中国通胀水平数月温和可控,意味着对前期货币政策消化进展顺利;而中国央行降息也意味着更为中性稳健的“新调控”的开始。在这样的宏观调控之下,既不会出现高的通胀率,也不会出现通货紧缩。
从食品价格来看,根据新华社全国农副产品和农资价格行情系统监测显示,21种监测的全国蔬菜价格上涨明显。业内人士表示,随着天气变冷,北方蔬菜的价格将进一步提升。
另外,鸡蛋价格很难出现真正的明显回调:短期内鸡蛋供应趋紧格局难改,随着元旦等节庆的临近,预计后市蛋价下滑幅度有限,整体蛋价在高位徘徊。
而随着元旦等节庆的到来,中国居民将迎来消费、出游旺季,与之相关的消费品、旅游及文娱商品价格将出现季节性上涨。
从中长期角度来看,殷醒民表示,由于当前中国经济仍正处在成本上升阶段,尤其是劳动力等要素供给趋紧,资源性产品价格市场化进程也将进一步推进,这些都成为推动中国物价上行的长期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