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张淑义
5月10日8时20分,在首都国际机场T3航站楼旅客检疫现场,人们看到了北京检验检疫局局长刘德平的身影。距“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简称“高峰论坛”)开幕还有4天,作为高峰论坛三大组成部分之一,高级别会议将有1500多名中外嘉宾参会,其中包括850多位外方嘉宾,涵盖130多个国家和70多个国际组织。人流如织、贵宾云集,刘德平最关心的就是口岸检验检疫保障工作。
“这个关键点的关键人员是谁?他清楚和熟悉方案措施吗?人员配备有问题吗?机动小分队在哪里补位?红外测温仪运行如何?……”尽管这些措施已经部署,但他坚持制度和文件梳理一遍,重要工作亲自参与推演一遍,重要场所亲自走几遍。他说,目标只有一个,就是做好保障,维护安全。
织网补漏 “地毯式”梳理排查关键问题
5月2日8时,北京局高峰论坛服务保障工作进入临战状态。早在几天前,首都机场检验检疫局局长孙福军每天8时就到航站楼,在T2、T3、专(包)机楼各检验检疫通道走一圈后才回到办公室。“查缺补漏”是孙福军最近一段时间的工作主线。
说到查缺补漏,北京局早就对首都机场、北京西站、国际邮件及展品办事处作出了严密部署。在领导小组指挥下,3个现场工作组及宣传、后勤保障工作组和6个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最主要的任务就是“织网补漏”。
在首都机场局,8项重点工作延伸至方方面面,“地毯式”梳理排查关键问题。针对人员不足的情况,该局实行领导带班制度,对于重点保障的专(包)机楼,各科骨干每日支援;每天必须检查工作现场视频监控储存期限,保证视频录像可查询、可追溯;认真盘点防护用品、防控药品及器械库存,并及时补充;全面检查各种设备及防护用品,做好调试校准;全面加强关键节点应急处置现场演练;快件处提前与快递公司接洽,建立良好沟通机制;对于航食配送,要求采取“专人专线专车”制度,对食用冰加大监督力度。
针对高峰论坛服务保障工作,北京局共部署重点(专用通道)窗口23个,梳理关键问题30个。还成立了3个专项工作组,分别负责专(包)机航空食品安全监管、出口航油质量安全监管和有害因子监测。
强化演练 做好突发事件应对准备
特殊的地理位置赋予北京局特殊使命。北京检验检疫人历经“奥运保障”“APEC保障”“防控埃博拉”等大事件淬炼,对肩负的使命有了更深的认识,对本职工作倾注了更多感情。
一场演练,诠释全部。
4月6日,由质检总局主办、北京局承办的针对高峰论坛应急处置演练在首都机场口岸举行。演练中,北京局通过协作机制和电子申报系统获取疫情信息,发现高峰论坛期间首都机场入境航班上出现疑似中东呼吸综合征病例。同时,旅检现场发现旅客携带剧毒箭毒蛙类活体,进境动物库房发现进口无特定病原体小鼠逃逸。
北京局立即与口岸联检部门启动联防联控机制,工作人员迅速采取应急处置措施。转送疑似病例缜密紧凑,处理禁止进境物严禁细致,应对新课题果断坚毅,突发情况善后监管冷静从容……45分钟的演练将检验检疫处置工作作了真实还原。
质检总局副局长孙大伟观看演练后,对北京局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全方位、强有力的综合应急保障工作给予充分肯定。
刘德平介绍,这个过程还展示了4秒通关、低温探测等技术成果。他说:“这仅是工作的一部分,现实工作远比这些复杂得多。”
注重细节 确保人员措施到位
4月27日,北京局高峰论坛服务保障动员大会提出,要进一步完善制度,加强推演和演练,确保关键时刻能找到人,关键人员要清楚和熟悉方案措施,既要做好设施设备保障又要做好信息报送,建立日报制度,重大事项立即报告。
要求落实靠制度,制度推进抓细节。首都机场局旅检处副处长肖国英说,该处已经做了3次培训,3次实战演练,多次桌面推演。在旅检现场,检验检疫人员配备两份宝典:《“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检验检疫工作手册》和《首都机场旅检口岸应急处置指导手册》,确保随身带、随手用、随时查。在公务机楼,保障公司的肖经理说“每天和检验检疫人员固定沟通2次,他们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
9时30分,检查完各环节后,刘德平叮嘱现场工作人员要细致再细致,时刻关注旅客动态,不放过任何一个疫病疫情疑点,把检验检疫知识宣传做得更细致更全面。高峰论坛即将开幕,所有工作要严格要求、精益求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