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 题:海关自贸区创新14条“新”在哪?
时 间:2014年6月4日下午13:30
地 点:上海海关
嘉 宾:上海海关党组成员、巡视员、自贸试验区海关工作组组长 张华鲁
上海海关副巡视员、自贸试验区工作组第一副组长 舒琴芳
上海海关加工贸易监管处副处长 邱海滢
主持人:海关总署办公厅副主任 王桦
[王桦]自去年9月上海自贸区挂牌以来,海关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创新监管服务,助推自贸区发展。4月22日,上海海关又推出了14项监管服务创新制度。这些创新到底“新”在哪?具体如何操作运用?
[张华鲁]上海自贸区全称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是2013年8月22日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9月29日正式挂牌成立的。上海自贸区并不是一个单独划分出来的整体区域,而是由4个海关特殊监管区组成的。它的范围涵盖了中国第一个保税区——上海外高桥保税区;中国首家区港联动保税物流园区——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全国第一个保税港区——洋山保税港区;以及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它位于货邮吞吐量居世界第三的浦东机场内。整个自贸区总面积为28.78平方公里,相当于上海市面积的1/226。
[王桦]从图上我们可以明显看到,自贸区在地域上不是一个完整的区域,而是涵盖了4个特殊监管区。从面积上来看,自贸区的范围并不大,那么它的主要功能是什么呢?
[张华鲁]5月份习近平主席在上海考察时有一个非常精彩的论述,他说,上海自贸区“是块大试验田,要播下良种,精心耕作,精心管护,期待有好收成,并且把培育良种的经验推广开来”。
它不是很多老百姓期待的那种“免税港”,或者在区内可以享受到一些投资、贸易乃至生活各方面的特殊待遇等等,但是海关推动的保税展示等功能拓展也吸引了澳大利亚国家馆、森兰商都等机构的入驻,使得老百姓也能购买到物美价廉的进口商品。它的建设也不是为了简单地争取到多少优惠政策,而是主要着眼于制度创新,旨在建立一套与国际接轨的、新的制度体系,包括贸易业态、投资开放、离岸功能、政府管理等各方面的创新,要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带动全国的经济和体制改革,真正起到习主席所说的改革开放“试验田”的作用。
[王桦]既然是“试验田”,各类改革创新的举措就会很多。张组长,您能不能跟大家说说,自贸区成立以来,海关采取了哪些创新监管服务的措施?
[张华鲁]海关是对自贸区建设出台政策较多、支持力度较大的部门之一。自贸区挂牌成立之初,海关总署就从创新海关监管、支持功能拓展、推进政策落实、加强风险防控、建立协作机制等5个方面出台了18条措施,提出了“一线放开、二线安全高效管住”通关模式、选择性征税等措施。今年4月22日,在海关总署的领导下和前期试点的基础上,上海海关又决定分批推出14项“可复制、可推广”的监管服务制度。其中,“先进区、后报关”、区内自行运输等7项制度在5月1日之前推广实施,其余7项制度在6月30日之前推广实施。除了这14项制度安排,下半年上海海关还将按照“成熟一项、推广一项”的原则,继续推出一些改革创新的制度安排。
[王桦]那第一批7项制度具体内容是什么?主要涉及哪些方面?
[舒琴芳]这7项制度创新分别是先进区后报关、区内自行运输、加工贸易工单式核销、保税展示交易、境内外维修、期货保税交割和融资租赁,其中前三项是通关便利,后四项是功能拓展。先进区、后报关,指的是企业可以凭货物舱单信息先提货进区,再向海关申报,降低通关时间和成本。区内自行运输,就是企业可以不再使用海关监管车辆,通过信息化系统数据比对,在自贸区内实行自行运输,减少物流成本。
加工贸易工单式核销,是取消了原来的单耗管理核销模式,改为以企业每日自动发送的工单数据为基础进行核销,大大缩短了企业库存差异的认定时间。这三项改革都提升了企业通关效率,节约了通关时间,降低了物流成本。后面四项改革则意味着自贸区在功能上的拓展,也就是说允许企业在自贸区内开展保税展示交易、境内外维修、期货保税交割和融资租赁这四项业务。
[王桦]这7项制度推出已经有一段时间了,实施效果怎么样?能不能介绍一下最新进展?
[舒琴芳]第一批制度推广实施以来,除了原来的试点企业之外,还吸引了一些企业来参与。比如说大家比较熟悉的“先进区、后报关”,原来就有47家试点企业,制度推广后,又吸引来了一些像明尼苏达矿业这样的大企业。他们的产品涵盖生活、工业、安全等各个领域,日常进出口申报的品名多、型号杂、数量大,经常因为发现归类有误或者短溢装需要向海关申请改单,影响通关效率。现在采用“先进区、后报关”,他们只需要在货物送至仓库理货后,直接按实际情况申报就行,不用担心归错类、短溢装这些问题,通关也就便利多了。再比如说“区内自行运输”,上海畅联国际物流股份有限公司是第一批“自行运输”试点企业,它的运输路径是从外高桥保税区到洋山保税港区。采用自行运输模式之后,他们平均每辆车可以节约半个小时的等候时间,物流费用方面也能节省不少。以外高桥至洋山为例,2吨的车辆可节约50元/车,5吨的车辆可节约100元/车。
[邱海滢]功能拓展方面企业参与的积极性也很高,拿浦东国际机场综保区来说,区内的波音公司今年开展了境内外维修业务,截至目前已经维修了16架飞机,货值约1.89亿美元;5月份,波音公司还首次使用工单式核销完成了约7464件号的核销。此外,机场综保区5月份新增了9家融资租赁企业注册,包括央企中电投融、(上海)融资租赁有限公司等,前20日共监管了8架融资租赁飞机,货值达到7.36亿美元。
[舒琴芳]是的。总体来说,首批制度推广后,企业的参与积极性还是很高的,随着这些制度优势的逐步显现,加上我们继续扩大宣传普及范围,相信会有更多企业积极参与到自贸区的建设中来。
[王桦]是啊,据我了解,这些制度推出来之后,企业非常关心,社会反响很大。舒副组长,第二批7项措施也快要推广实施了,您给大家介绍一下吧。
[舒琴芳]好的。第二批7项全部都是通关便利措施,分别是批次进出集中申报、简化通关作业随附单证、统一备案清单、内销选择性征税、集中汇总纳税、保税物流联网监管、智能化卡口验放管理。前两条比较容易理解,批次进出、集中申报就是把传统的“一票一报”改成“多票一报”,大幅减少企业申报次数,加快企业物流速度,有效降低通关成本。简化通关作业随附单证就是对一线进出境备案清单以及二线不涉税的进出口报关单取消随附单证的要求,必要的时候,再要求企业提供相关随附单证。统一备案清单是把自贸区内4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的备案清单申报要素由原来的最高40项统一简化成了30项,实现规范简捷申报,减轻企业负担,推进自贸区一体化运作。统一备案清单是把自贸区内4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的备案清单申报要素由原来的最高40项统一简化成了30项,实现规范简捷申报,减轻企业负担,推进自贸区一体化运作。内销选择性征税让企业自主选择内销货物按进口料件还是实际报验状态缴纳进口关税,这将吸引更多生产企业入区,有利于企业扩大内销。集中汇总纳税是在有效担保的前提下,实行先放行后征税,从而实现货物的高效通关,缓解企业资金压力,降低企业纳税成本。据测算,应税货物通关时间可因此节省70%。保税物流联网监管将仓储管理企业内部管理系统与海关联网,将传统的阶段性盘库方式改为动态、实时的仓库核查模式,实现海关对货物进、出、转、存情况做到实时掌控和动态核查。
[舒琴芳]智能化卡口验放管理使得卡口验放从“2上2下4敲章”的人工手续变成了“0上0下0敲章”的自动过卡,车辆过卡平均时间从6分钟缩短到了45秒,大幅提升了通关效率,每天通车能力提高了8倍。同时,也提高了海关防控风险的自动化处置能力。
[网友:小志]海关推出的这些政策只适用于自贸区内的企业吗?什么时候能够向区外企业推广?
[张华鲁]我们也经常遇到企业询问这类问题。可以告诉大家的是,自贸区的所有海关监管服务制度创新都以实现“可复制、可推广”为目标,目前海关总署初步计划在第三季度对各项制度创新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秉着“成熟一项、推广一项”的原则,这些制度首先会在全国与自贸区管理模式相似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推广。与此同时,上海海关也计划同步或提前在上海关区进行复制、推广。
[王桦]能不能介绍一下,一项制度需要具备什么条件才能推广实施呢?
[张华鲁]任何一项海关制度改革,都是要通盘考虑、周密设计、稳步与积极推进的,我们需要通过局部试点树立样板,进行充分的风险测试、压力测试,通过试验评估对改革不断进行优化改进,才能逐步形成可以推广复制的经验。
[张华鲁]具体来说,一项改革要能够从试点走向推广实施,首先要具备相应的硬件和软件。硬件方面,海关的很多改革涉及到信息化系统升级、科技设备改造等,这些工程建设都需要一个过程。从软件上来讲,企业需求日趋多元化、个性化,我们需要深入落实差别化管理、精细化管理的理念,更加注重细节,争取让制度创新尽可能地满足不同类型企业、不同贸易业态的需求。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市场化改革并不意味着放任自流。作为监管部门,在改革的同时,我们需要制定完备的监管体系,实现安全有效监管,防范系统性、区域性的风险,这样才能进一步放心地向全国复制推广。
[王桦]说到安全监管问题,确实有一部分人担心,自贸区这么多先行先试的改革,约束条件少了,政府管制松了,相应的各种风险是不是也增大了?实际情况是怎样的呢?
[张华鲁]自贸区与一般的海关特殊监管区不同,它不再是单一的以加工贸易、物流业态为主的区域,而是一个具有多元化的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功能的大型经济综合体,流动要素增多使得海关监管环境更为复杂,对我们的高效安全监管都提出了很大的挑战。比如低报价格、伪报品名的行为,自贸区内外关联企业串通走私的可能性都会存在,“跨境电商”也可能伴生网络走私。自贸区还有一点比较特殊的就是,随着金融、文化娱乐等服务领域的放开,政治、经济、文化安全以及“黄赌毒”等的渗透都应引起我们的关注。例如,自贸区外高桥保税区缉私分局成立后,就侦办过一起走私日本动漫模型案。
[王桦]面对这些新的风险因素,海关是怎么应对和加强监管的呢?
[张华鲁]这些风险因素我们在改革创新及实际监管过程中都会考虑进去,并且会通过强化制度设计、加大科技投入、严厉打击走私违法行为等措施来加强监管。比如,我们已在建立中央监控风险平台,实现海关各部门的联动,通过信息数据的分析比对,研判可能出现的走私风险。同时,通过这个平台,我们还实现了对业务现场的视频监督,方便采取有针对性的防范措施。我们的原则是要实现安全有效监管,既要让企业“通得快”,也要确保“管得住”。
[王桦]“单一窗口”在自贸区建设中很受大家关注,能否介绍一下“单一窗口”建设的最新进展?
[张华鲁]为了实现口岸管理相关部门信息互换、监管互认、执法互助,目前海关总署等在上海洋山保税港区开展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试点。“单一窗口”试点依托上海电子口岸平台,实现贸易和运输企业通过单一平台一点接入、一次性递交满足监管部门要求的格式化单证和电子信息,监管部门处理状态和结果通过单一平台反馈给申报人,监管部门按照确定的规则,共享监管资源,实施联合监管。5月28日,上海国际贸易“单一窗口”首个试点项目上线试运行。海关、检验检疫、边检、海事共同将准予船舶离港电子放行信息发送至“单一窗口”平台,海事凭电子信息签发船舶出口岸许可证,实现船舶出口岸手续签注一体化,进一步提升口岸执法效能。企业通过“口岸单一窗口”界面可一站式办结所有通关手续,避免在各执法部门之间串联奔走、分别提交单证、现场等候审批结果等环节,从而节省大量人力和时间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