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落实自贸试验区“允许在特定区域设立保税展示交易平台”的创新功能,除澳大利亚馆外,智利、泰国、新西兰、俄罗斯等国家馆也将在年内陆续开馆,自贸试验区内所试点打造的专业贸易平台“升级版”将逐步推开
9个月前,澳大利亚尤里卡(EUREKA)国际集团首席执行官斯图尔特·帕蒂森从朋友那儿听说,澳大利亚ACIM集团(澳中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与外高桥集团直属外高桥国际贸易营运中心有限公司正在上海自贸区筹建一个国家馆项目。嗅觉敏锐的他觉得“机会来了!”
2013年11月,上海自贸区澳大利亚国家馆项目正式启动。斯图尔特·帕蒂森第一时间与澳大利亚ACIM集团负责人取得联系,表示愿意入驻国家馆。短短几个月,与斯图尔特·帕蒂森一样反应热烈的澳大利亚企业超过了30家。他们的想法很单纯:“自贸区内的国家馆无疑是最佳的商品展示贸易平台,可以帮助企业快速、高效地进入中国市场。”
2014年5月30日,上海自贸区富特西三路国际酒类展示交易中心外,锣鼓喧天。上海自贸区首个国家馆—澳大利亚国家馆正式开馆。当《国际金融报》记者在人群中遇到斯图尔特·帕蒂森时,他难掩兴奋地说:“比起自己在中国建立销售渠道,进驻国家馆要快捷、省事很多。”
首个国家馆开馆
白色帆板的天幕,色彩斑斓的彩蛋,上海自贸区首个国家馆到处充满着澳洲风情。来自澳大利亚的绿色食品、农牧产品、皮毛制品、日用品、保健品、葡萄酒都被打上了国家馆的记号。以萨利摩根和黛比斯科特为代表的澳洲土著艺术作品给整个展馆增添了浓厚的异域情调。
上海自贸区澳大利亚国家馆馆长娄安利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国家馆通过展示和销售原产于澳大利亚的产品,丰富中国消费者的生活方式。与此同时,国家馆项目将进一步推动中国与澳大利亚的投资和贸易交往。”
“作为自贸区建设的重要举措,国家馆项目将搭建起各国商品的展示、贸易平台,为消费者提供优质、有价的商品,也为企业提供贸易和投资的便利化渠道。”上海自贸区管委会副主任简大年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指出。
中国和澳大利亚之间互补性非常强。数据显示:到澳大利亚旅游的100人中11个来自中国,到澳大利亚留学的100人中超过25个来自中国。随着中国与澳大利亚自由贸易协定谈判渐入佳境,两国经贸往来与日俱增。自2012年开始,中国已经成为澳大利亚最大的贸易伙伴。
作为澳大利亚生产厂商代表,斯图尔特·帕蒂森道出了大多数澳大利亚企业入驻国家馆的真实想法。他向《国际金融报》记者透露,“注册上海自贸区和全国销售网络是我们最看中的资源。”
“近年来,中国市场变得越来越重要,我们希望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斯图尔特·帕蒂森经营的澳大利亚尤里卡国际集团将澳大利亚生产的绿色食品、农牧产品、葡萄酒等产品出口到中国,他坦言,“依靠国家馆打通在中国的销售渠道,可以帮助我们降低20%-25%的渠道成本。”
记者了解到,为快速、高效地推进澳大利亚产品和服务进军中国市场,澳大利亚国家馆借助自贸区的贸易便利和高效监管,与中澳两国政府有实力的企业、团体紧密合作逐步建立覆盖线上线下、批发零售等渠道的立体交叉式销售网络,并采用先进技术手段保证由国家馆平台走出去的产品与服务的真实性,以最大限度保护中澳两国商家和消费者的利益。
用娄安利的话说:“国家馆可以帮助澳大利亚企业搭建一张覆盖线上线下、批发零售的全国性销售网络。也就是说,我们直接从厂家直接带到自贸区,进入我们的销售体系,包括网上商城、直营店等。”
“除此之外,每件商品都印有二维码和刮擦码,可以追溯商品的生产地、出口日期、进口日期等信息。”娄安利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国家馆缩短了澳大利亚产品到达中国消费者的距离,我们没有一级代理、二级代理、三级分销,商品的价格比自贸区外便宜三成左右。”
在积极推进澳大利亚产品和服务落户中国的同时,记者在现场采访时注意到,澳大利亚国家馆还致力于帮助中国投资者在澳大利亚寻找机会。澳大利亚各州和地区政府的简介和招商信息在国家馆内都可以找到。
“与此同时,澳大利亚国家馆还可以为潜在投资者提供全面服务,包括背景调查、项目评估和融资服务等。”娄安利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指出,作为综合性平台,国家馆提供的不仅是实物展示,还有服务贸易展示。
记者在参观中发现,在展馆最东侧有8个服务贸易展台,包括双边投资、房地产、金融服务、法律咨询旅游、教育、养老等企业代表正在向参观者介绍相关信息。
南石国际是澳大利亚的一家移民和投资企业,公司创始人Weiran Wang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我们主要为有意投资澳大利亚或移民澳大利亚的中国客户提供咨询服务。虽然中国有不少类似的中介机构,但我们的服务更直接、便捷,可以简化中间程序。”
“虽然我们已经获得了澳大利亚政府颁布的经营许可执照,但在中国从事移民和投资,还需要获得中国政府的许可。”Weiran Wang透露,“我们并没有获得许可。上海自贸区国家馆为我们开展相关业务提供了便利,不需要另外注册公司。”
和南石国际一样,豪力律师事务所在澳大利亚颇具规模,希望在中国打开局面。事务所市场营销负责人赵宇菲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上海自贸区虽然已经引入了很多实体贸易和服务企业,但在法律咨询服务领域仍不够丰富。我们看到了巨大的市场潜力,尤其是,一些入驻上海自贸区的企业对投资澳大利亚表现出了浓厚兴趣,给我们提供了极佳的展业机会。”
“一些企业在投资澳大利亚的过程中,不可避免会遇到劳务输出、资产重组、并购等问题,我们可以提供有针对性的法律服务。”不过,赵宇菲坦言,“目前,上海自贸区在文化和服务领域的先行先试政策不是特别明确,需要进一步等待细则出台。”
国际贸易平台搭建
“除了澳大利亚国家馆,智利、泰国、新西兰、俄罗斯等国家馆也将在年内陆续开馆。”在简大年看来,“国家馆项目是自贸区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旨在通过搭建各国商品展示贸易平台,增进中国与各国在经济、文化、教育领域的交流合作。”
记者了解到,建成后的国家馆平台,一方面可以促进所属国的优质产品进入中国市场,拉动消费,同时还可以为国外客户提供专业培训、产品发布、贸易洽谈、进口代理、物流配送、商务咨询等多项配套服务。
之所以能实现上述目标,正是基于上海自贸区保税货物展示交易功能以及外汇政策的先行先试,支撑着国家馆项目的运作。简大年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事实上,国家馆项目在外高桥十大专业贸易平台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上海自贸区贸易服务功能,为上海建设四个中心、投资贸易开放奠定基础。”
值得一提的是,上海自贸区国际贸易平台搭建正在逐步推进。日前,“森兰商都”打造的高端进口商品保税展示交易平台率先启动,和传统商业形态不同,“森兰·外高桥”主打的商业模式是一种全新的尝试,主要依循自贸区功能政策为其量身定做的“前店后库模式”及“保税展示交易平台”,最大限度实现项目与港口之间的对接。
一般而言,进口商品进入中国市场,可分为进境、入库、分拨出区、保税展销四个环节。在进境前先进行预归类及价格审核,完成海关进境备案申报工作;然后进入保税区指定的分拨仓库,在此完成预检验、报关、安检、查验等流程;随即进入保税展示交易平台,在电子围网的监控下,进入森兰商都进行展销,销售完成后再向海关集中进行报关完税。
位于森兰·外高桥的“森兰商都”乍看与普通商场并无差别,可不起眼的一角,却“藏”着一间特殊的“海关监管办公室”—消费者看中商铺里一件贴有绿色标签的针织衫,刷卡支付货款1362元后,联网对接海关、税务、商检的后台系统立即会计算分离出税款134.59元,直接打入银行的监控账户中。
所谓“前店后库”模式,“前店”指森兰商都,“后库”就是自贸区里保税仓库。由于在森兰商都这个保税商品展示交易平台上,引入了“分批出区、集中报关”的功能,这里展示的进口商品处于保税状态,只有销售时才完税。要是在3个月内商品没有出售,还能返回保税区,继续进行保税仓储和转运。
这样一套全新的商业模式,自然离不开监管的创新突破。据外高桥保税区开发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海松介绍,结合保税区的产业特点与市场需求,保税展示交易平台集“统一监管、统一系统、统一纳税”于一体,从“物理围网”升级为“电子围网”,“海关专用监管系统与仓库管理系统、商场管理系统完成了整合对接,可以实时监管进口消费品的流向。而一旦实现销售,通过银行清分平台,货款进入商家账户,税款进入商业运营账户,确保税款及时到账。”
“上海自贸区的辐射效应正悄然显现。”在上海海关日前举行的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上,记者了解到,未来在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洋山保税港区的周边,乃至浦东临港区域等地,有望建立更多特定区域保税展示交易平台。
“过去在保税区从事国际贸易的商家以批发为主,现在的新商业模式从国际贸易向商业零售的跨界,推动了国际贸易全产业链的延伸。”娄安利告诉记者,目前,澳大利亚国家馆内的零售区域以体验消费为主,未来大部分进口商品将通过进口商品直销中心面向广大消费者。“借助自贸区的贸易便利和高效管理,各个国家馆还将逐步建立覆盖线上线下、批发零售等渠道的立体交叉式销售网络,同时在华东、华南、华北等地建立二级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