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白庆虹 通讯员 杨志强 翟战功
西出青海高原巴颜喀拉山北麓约古列盆地,蜿蜒东流,直至山东东营入海口,黄河绵延5464千米。尽管被称为“四渎之宗”、“百泉之首”,但日益加快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还是让曾经喧嚣热闹的黄河迅速沉寂下来,不复往日的风采。
今年4月18日,经国务院批准,国家发改委批复了《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合作规划》,正式确定了山西运城和临汾、陕西渭南、河南三门峡在我国区域格局发展中的重要地位。黄河金三角区域合作的开始,也给黄河航运发展带来全新的机遇。
前景广阔
黄河航运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先秦时代。以河、渭和鸿沟水系为主,形成了以长安、洛阳为中心的水运网络。
有关黄河中游航运的记载是春秋时期发生于黄河小北干流段的“泛舟之役”,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远距离大规模的水上运输。
如今,与长江、珠江经济带相比,“母亲河”黄河流域已经风光不再。
为开发黄河航运,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国家的决策机构和各地水路交通部门曾经召开过多次专题会议进行研讨,并提出了相应的开发意见和建议。但受地理环境、经费保障、政策规章等因素制约,黄河运输难以摆脱“这岸到那岸”的摆渡状况。
然而,流域面积约79.5万平方公里,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及山东9个省区,其中多个省份与丝绸之路经济带省份重合……这些先天优势足以为黄河航运注入开发信心。
“黄河是一条古老的水上运输线,在陆路交通尚不发达的条件下,昔日的黄河航运在粮食、军用物资等运输中,发挥了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原交通运输部副部长徐祖远如是说。
他指出,按照“宜水则水,宜路则路”的方针,结合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探索非水网地区的航运发展路子,有利于建立健全现代综合运输体系,有利于促进流域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也有利于“国家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东部率先”三大战略的实施。
目前,黄河干流上,已建成25座大坝,除了蓄水发电外,自然适航条件也得到了极大的改善,黄河航运开发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黄金机遇
扬帆启航正当时。2014年4月18日,经国务院批准,国家发改委批复了《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划》,正式确定了山西运城和临汾、陕西渭南、河南三门峡在我国区域格局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黄河金三角区域合作的开始,给黄河航运发展带来全新的机遇。
一方面,黄河晋豫大峡谷两岸公路建设相对落后,从平陆县至垣曲县没有一条直达的沿黄公路,计划也未将沿黄公路建设列入,给航运发展留下了空间。
另一方面,黄河晋豫大峡谷两岸矿产资源丰富,产大于运,黄河航运有待成为矿产资源便捷、经济、大批量运销的“黄金通道”。
与此同时,黄河晋豫大峡谷自然环境优美、旅游资源丰富,使黄河航运发展有着广阔的人脉基础和雄厚的利益市场。
以黄河北干流为例,该区域是山西省与内蒙古、山西省与陕西省之间的界河。其直接经济腹地包括陕西、山西两省共七个地(市)的32个县市,矿藏主要有原煤、铝、铁、石灰石、金和石油等。由于地形十分复杂,沿河修路十分困难,致使南北交通成为“死角”地带,限制了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而利用黄河开辟一条水上运输路线,既可避免在千沟万壑上开山架桥、消耗大量资金,又不需要占用耕地和迁移人口,不失为一条花钱少、见效快的发展交通的较好途径。
区域合作
历经千年沧桑的黄河,在大通道大规模开发建设的历史机遇之际,又将迎来千年前黄河流域曾有过的空前盛景。
要建造与黄河航运相配套的码头、航道、船舶、衔接公路、从业人员,亟需区域间广泛开展合作。
近年来,黄河航运发展论坛的成功举行,就为沿黄九省区搭建了大规模、超范围、高规格的交流平台,凝聚了共同推进黄河航运发展的强大合力,也为实现黄河航运“近期区段通航、中期区域通航、远期全线通航”的宏伟目标打下了支撑基柱。
笔者认为,黄河航运要突围,首先需要在基础设施建设上下功夫。例如取缔自然坡岸,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建设成与水运事业相适应的现代化、功能齐全的码头;航道建设要适度规划、裁弯取直,配置建设航标、服务站和救生设施设备,确保水路运输环保、安全、舒适,造福两岸人民;船舶要强化年检和更新改造,淘汰老旧船舶,发展新能源船舶,提倡绿色航运,与现代化发展相互适应;公路要确保与黄河沿岸货物集散地、旅游集散地的连接,有效发挥综合运输的效益。
此外,海事机构要加强对这条“黄金水道”的安全监管、船舶检验和运输管理,保障黄河航运运输安全、有序、畅通。要进一步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培训教育,全面提高综合素质,为黄金水道可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航运为线 圈活经济
□ 陈珺
黄河,与长江同为中华文明源泉,并称中华民族母亲河。由于水资源的短缺、多种自然灾害的巨大威胁,黄河航运条件远不及长江。发展黄河航运,尤其是具有通江达海、通行万吨级船舶以上的航道,是黄河流域千百年来梦寐以求的愿望。
目前,长江高等级航道长度达数千公里,稳居世界内河货运量的首位,而黄河航道从来没有形成规模,曾有过的航线也是里程短,运载能力低,再加之港口、码头建设不足,无舟楫之便,导致黄河流域9省区的经济形态很难串成一条链。
从百年前孙中山先生最早提出的黄河航运“以达甘肃之兰州”,到新中国成立后黄河水利综合规划中的“轮船可从海口通至兰州”;再到沿黄九省区两届黄河航运发展论坛的“黄河水上运输大通道”;再到这两年提出的“黄河水路大通道”,国人对黄河航运通江达海的遐想从未中断……
在宜水的地方充分利用黄河这条天然水上运输通道,既可以解决黄河两岸交通问题,帮助沿黄群众脱贫致富,又可以完成流域能源和工农业产品的输运需求。同时,还能实现铁水或公水联运,与铁路、公路及航空共同构成“水陆空”立体交通网络,构建完善的区域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助力流域经济发展。
发展黄河航运,振兴水运事业,正当其时。历经千年沧桑的黄河,希望终有一日能再现曾有过的盛景,迎来属于自己的“黄金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