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不违规排放油污水、船员不随意丢弃垃圾、危险品船确保不泄漏,推进船舶清洁能源应用。
通讯员 周雨顺
“这艘‘双电’动力巡航艇,真正实现了管理用艇动力革命,不仅噪音小、无污染、零排放,而且每公里成本仅花费2元”,5月20日,在浙江湖州太湖港航管理检查站码头,一艘本来“退役”的柴油动力海巡艇,改头换面为纯电动(电容+超级电池)智能海巡艇,再次“服役上岗”。
数字化、智能化的驾控,低成本、无污染的巡航,这是湖州港航推进公务船舶清洁新能源应用一次成功的探索。
今年4月,正当浙江省委、省政府全面开展“五水共治”行动,以治水为突破口倒逼产业转型时,浙江省交通运输厅根据全省交通“五水共治”工作职责和任务,提出了“三不一推”,即:船舶不违规排放油污水、船员不随意丢弃垃圾、危险品船确保不泄漏、推进船舶清洁能源应用。
这艘“双电”动力巡航艇的“下岗再上岗”便是这次“三不一推”工作的一个亮点。
污水治理新探索
作为全国内河航运大省的浙江,内河航道通航里程达9748公里,船舶24000余艘。运输船长期在航道上行走,生活垃圾、油污水直排随时都可能对航道造成污染。
如何防治船舶水污染,让船上生活污水不直排航道?作为试点探索的湖州,研发了船舶生活污水收集处理系统,对新开元码头一货船进行试点改造,船上厨房、卫生间生活污水收集储存、粉碎处理,定期将生活污水输送至码头污水池或城市污水管网中处理。
江苏船民段金夫说:“以前,船上生活污水直排航道,而现在船上安装了5个生活污水储存柜,每航行2至3个航次,船就停靠码头,接上管子,生活污水可输送上岸。”
为配套船舶生活污水接收上岸处理,新开元码头上设置了船舶废油、废水、废渣“三废”回收站,采用微动力PEZ处理系统,对上岸的船舶生活污水进行分解净化,达标排放。
与此同时,湖州港航与江苏一船舶设计研究所一起进行了内河船舶生活污水处理与控制技术课题研究,探索在船上安装生活污水处理装置,从而使生活污水处理和排放达标,控制船舶生活污水对内河水域的污染,该课题预计今年6月进行实船实验。
除了船舶生活污水治理试点探索外,通过海事监管引导、自我经营管理的模式,湖州组建了一支民间船舶废油回收队。
据了解,今年,浙江省内河将建成7处船舶油污水接收点。
防污监管全方位
为了让船员不随意丢弃生活垃圾,湖州的运输船都配备了船用垃圾桶,港航站点、港口码头设置了船舶垃圾回收点,并建立了垃圾上岸联动保障机制,由当地乡镇街道、城建、环卫等政府部门负责转运清理码头垃圾。目前,湖州航区船舶垃圾储存容器配备率达100%,224座码头设置了船舶垃圾收集箱,遍布全航区主干航道沿线。
“船上垃圾至少7天交送一次,油污水3个月交送一次。”湖州市港航管理局海事科科长潘坤麟介绍,通过船舶签证、日常巡航,查验船舶垃圾、油污水接收证明,督促船户定期交送垃圾、油污水,对于证明不全或不按规定记录的船舶进行处罚,极大提高了船员和码头业主水环境保护意识。
绿色航运新航程
在安吉船厂,2艘货船正在动工改造“柴油—LNG”双燃料动力船,这也是浙江首批5艘试点船舶,可以节约燃料成本20-25%左右,船舶噪音和废气、油污水排放也将大大降低。
据介绍,浙江加大船舶新能源应用项目申报,加快推进内河船型标准化,准备用两年时间投资3.5亿元,对浙北内河航道网、钱塘江流域、杭甬运河内符合条件的船舶进行政府补贴,促进内河航运转型升级。
关闭淘汰一批,整治提升一批,规划建设一批,湖州港航依靠当地政府加大了港口码头整治力度,去年全市共完成整治淘汰小散乱码头230座,超过前五年计划的总和,通过改进装卸装备,种植树木绿化,建立污水、扬尘防治系统,大大改善了港口码头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