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京津冀、广东省、长江经济带等三大海关区域先后实施通关一体化之后,杭州海关提供给经济观察网记者的书面答复显示,长江经济带、京津冀、珠三角等三大经济区域正形成了多极联动的发展态势,对日后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大东北等区域经济建设,具有较强的示范与借鉴意义。无论是特殊监管区域方面,还是审单方面,通关一体化措施将在全国海关范围内铺开。
“近10年来,尽管各地的通关一体化改革在逐步推进,但总体来看,全国海关区域联动的进展缓慢。”上海对外经贸大学WTO研究教育学院副教授王茜接表示。王茜建议,摒弃狭隘的地区眼光,摆脱条条框框的束缚,树立“大通关、大监管协作区域”理念;大力推进口岸和内地海关在信息、物流监控基础设施、风险参数设定、执法水准上的对接和统一,兄弟海关实现对物流实体监控、信息监控的有机统一和区域海关间的整体联动。
长江经济带通关一体化
12月1日起,继长三角五地海关(上海、宁波、杭州、南京、合肥)之后,长江经济带区域通关一体化正式实施,长江中上游七地海关(南昌、武汉、长沙、成都、重庆、贵阳、昆明)加入改革。数据显示,长江经济带涉及9省2市12个直属海关,区域内进出口货值占全国总量的41%,报关单量占全国的47%,而长三角占全国的45%。
“现在是一地注册,多地报关。”杭州海关一位工作人员举例说,通关一体化改革之后,杭州的一家报关企业,在本地注册后,可在区域内各海关关区办理报关手续。报关企业如此,货物同样可以跨关区。该工作人员说,比如许可证签注口岸为杭州关区的货物,以前只能在杭州海关报关,通关一体化之后,可以在上海或宁波报关。
“通关一体化”模式并非一刀切。海关总署改革方案规定,企业可根据实际需要,自主选择口岸清关、转关、“属地申报、口岸验放”、“属地申报、属地放行”、“区域通关一体化”等任何一种通关方式,以期最大限度地给予企业自主安排物流的选择权利。上海海关监管通关处处长刘荣齐举了个例子,有的企业出口高精密仪器,如果赶到口岸查验,缺乏专业查验人员和设备,就会损害仪器的技术标准,经过基层关之间的协调,提供了定制化方案,同意该企业在属地直接查验。
“通关一体化正推动企业通关方案创新。”上海市报关协会会长闻学祥说。上海海关加工贸易处科长糜晶举例说,比如上海口岸最近过于繁忙,企业就能在区域内自主选择报关纳税、货物验放的地点,近至张家港口岸,远至卸货更快的宁波北仑港保税区。再比如浦东机场雾霾比较严重,货物就能备降到杭州萧山机场、宁波朔方机场甚至南京禄口机场。
特殊监管区域改革拟推全国
不只是普通关区,糜晶介绍说,12月起,长江流域12个关区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如综合保税区、保税物流园区、保税仓库等)也在全国率先实行区域通关一体化,其中包括上海自贸区所在的4个特殊监管区域。数据显示,长江经济带有58个特殊监管区域,11个B型保税物流中心,重庆海关关区90%以上的业务涉及特殊区域,成都海关70%以上的报关单来自特殊区域,长三角地区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内也聚集着大量先进制造企业。
“内地特殊监管区域从事加工贸易的企业来说,优惠程度比较大。”麋晶分析说,进境的保税货物过去要办理转关手续,使用监管车辆,加封货物,加装GPS,并缴纳运输费用,增加了企业运输成本。
麋晶进一步讲,通关一体化之后,对于上海自贸区注册企业而言,保税货物不再局限于从自贸区进境,进境地可以远至云南有中缅口岸,这些保税货物转运到上海自贸区,除需要回送属地查验的极小比例的保税货物之外,绝大部分不需要使用监管车辆,可以自行用社会车辆运输,可以大大节约运输成本。“根据我们报总署的方案,先从‘一线(指特殊监管区域和境外地区之间)进境’开始做,‘一线出境’下一步再做。”
另据长三角某关区一位海关官员透露,受经济发展、产业转型和物流模式创新影响,企业对海关的要求越来越高,海关的改革步伐也会越来越快,无论是特殊监管区域方面,还是审单方面,通关一体化终将在全国范围内铺开。这一消息,是经济观察报记者在长三角地区调研通关一体化时获悉的。
值得注意的是,本轮长江经济带区域通关一体化之后,海关专业审单上新设立了上海、南京、宁波三个审单分中心,将从“按关区划分”改为“按传统审核优势划分”,机电产品等34个章节归上海、化工品等32个章节归宁波、大宗原材料等32个章节归南京。审单分中心通过覆盖全流域的审单委员会进行协同。
“在不久的将来,要在区域性审单分中心的基础上,建立全国性的审单机构。”上述长三角海关官员预计,假设未来仍然保持“按章节分”的模式,以后上海审单分中心负责的机电章节,就不只局限于长江经济带,“可以审全国的机电单子了,未来不再有区域的概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