胥会云
[ 每个特殊监管区域都有海关机构,这次要全部整合,削减行政人员,90%的人员充实到现场、一线,瘦上强下 ]
通关速度是衡量自贸区贸易便利化的重要指标,海关总署正在上海自贸区实施一系列的改革以提高效率。比如,车辆有望从目前通过卡口时的“二上二下四敲章”,最终实现“零上零下零敲章”,车辆过卡口的时间也将从6分钟缩短为45秒。
中国海关总署副署长孙毅彪2014年1月8日在“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与物流论坛”上做了上述表示。被问及何时可以实现上述目标时,孙毅彪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上海自贸区的信息化改造分为两期,一期2014年上半年完成,二期则到下半年完成。“整个程序的推进过程大概需要一段时期,具体效果按照我们信息化改进的进程逐步体现,究竟做到什么(程度)还在探索之中。”
孙毅彪说,港口业务量发展较快,但是海关人员非常缺乏。目前上海自贸区内4个区域的海关机构共有400名工作人员,而2012年上海自贸区内4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的进出口总额是1130亿美元,实现工商税收430亿元,相对来讲,400人的监管作业工作量非常大。
目前上海自贸区4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中,一共11个海关卡口,130多个通道。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每天进出这11个卡口的车大约2.36万辆,其中45%是集装箱车,每辆车通过卡口的时间平均为6分钟。同时,有些货物是需要查验的,孙毅彪说,一个集装箱如果彻底查验,就需要4个小时,现在利用H986系统的X光设备查验也需要15分钟,还是满足不了企业快速通关的要求。
流程重组
另外一个影响效率的因素,是人工作业占比过高。目前海关作业环节共有39个,而应用计算机的环节有只5个,人工作业占比达87.2%。
目前上海海关已经在上海自贸区试点实施了“先入区、后报关”的新型海关监管模式。也就是说,自贸区内试点企业可先凭进口仓单信息将货物提运入区,再在规定时限内(自运输工具进境14日内)向海关办理进境备案清单申报手续。与过去传统的“先报关、后入区”的“串联式”通关模式相比,新模式允许企业把提货入区作业与申报备案手续“并联”进行,由此大大降低了企业货物通关所需时间。在此模式下,货物入区的平均通关时间缩短了2~3天,物流成本平均下降10%。车辆过卡入区平均时间从6分钟缩短到30秒。
但是,该模式的试点企业非常少,最初只有6家企业,即使扩容后,目前也只有47家企业参与。
数据显示,目前上海海关办理了“先入区、后报关”业务109票,涉及货物重量1.97万吨,货值1.63亿美元。而2012年上海自贸区内4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的进出口总额是1130亿美元,数字差异巨大。
此外,考虑到企业的通关便利化需求,海关传统的作业模式需要适应新的要求,海关的执法也面临廉政风险。孙毅彪表示,这些问题都要求海关从业务流程、科技装备应用等方面进行改革。
孙毅彪说,改革的具体方案就是“五化三配套”,也就是信息化、安全化、法制化、便利化、智能化,其中信息化是改革的基础,智能化则是关键。三配套则是指机构人员重组、信息化系统升级以及科技装备更新。
改革后,上海自贸区的海关作业环节中应用计算机的环节会提升到14个,同时,39个环节中还有18个环节是海关内部的环节,也会运用计算机。“这样的话我们的自动化率会提高3倍,人工作业占比从87.2%下降到37%,这是我们的改革思路。”
此外,还要用计算机把所有的业务监管全部联动起来,比如说仓单、提单、报关单,这些数据全部要联动对接,建设一个数据大平台,来处理所有的运行数据。
同时,海关的改革还要进行机关人员的重组。孙毅彪说,每个特殊监管区域都有海关机构,这次要全部整合,削减行政人员,90%的人员充实到现场、一线,瘦上强下。据了解,目前自贸区海关也正在筹备中。
全国联动
孙毅彪强调,所有的改革以及联动,都是在自贸区先试,然后要在全国所有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进行联动。
上海外高桥(600648,股吧)物流中心有限公司党委书记邢慷弟还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记者,外高桥物流园区正在准备试点“先出关后交单”的业务模式,更便利企业进出自贸区。
邢慷弟表示,当今国际物流是快速整合模式,需要具备完备的法规环境、营运环境,更重要的是完备的诚信体系,这是自贸区下一步需要完善和培育的。“海关现在还不是很放心,所以设置A类企业、B类企业,这在国际上是没有的。”
目前全国共有113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等待申请的还有70多个,孙毅彪说,接下来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的改革走向将分为三类,一类是整体申请,也就是几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整合为自贸园区;二是重点转型,向制造、维修、销售、计算、研发、物流中心拓展;三则是要梯度转移,在推动对外开放的同时,还要拉动内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