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打通快递“最后100米”,不少公司都开发了自助快递箱投入居民小区,解决了市民上班时间收快递不便的难题,也减少了快递员派件的时间。然而,最近一些自助快递箱开始向快递员收费。许多快递员不愿意用了,因为“不划算”。但免费,自助快递箱的运营公司又说成本高。原本三方受益的事,为何遭遇尴尬?
刚过完“双十一”,成都市民李女士开始切换为“收快递”模式。和快递员打电话收取不同,李女士居住的小区几个月前安装了自助快递箱,上班收到短信,下班回家再取包裹。然而让她郁闷的是,“自助快递箱免费用了一两个月,很方便,但现在收费,快递公司不干了,我们家收快递又成问题了。”
为打通快递“最后100米”,不少公司都开发了自助快递箱投入居民小区,然而随着快递箱开始逐步面向快递员收费,消费者说方便,快递员不愿付钱,自助快递箱公司直言运营成本高的尴尬局面出现。
消费者声音“自助收件能迁就我的时间”
目前在成都,一些小区、写字楼、学校已开始布放自助快递箱。使用时,快递员先扫描快件条码,输入收件人手机号码,把快件放入快递箱,系统自动向收件人发送短信提取码,收件人凭提取码可取走快件。
自从小区安装了自助快递箱,在春熙路上班的何涛就把地址默认为家庭地址。上班收到短信后,下班回家就取包裹,“想什么时候拿就什么时候,迁就了我的时间。”
市民胡先生昨日也收到了两个自助快递的短信提示。“一般来说都比较方便,只是箱子离我们家楼栋有点远。不过没啥大碍。”
快递员吐槽“送件收入5毛,支出要1元”
不过,在快递员张洪看来,自从自助快递箱收费之后,就不那么好用了。“我送一个包裹只能赚5毛,现在要把包裹放到箱子里,要投币一块,我肯定划不来!”
“双十一”之后,一批批货物涌入成都,张洪忙得不可开交,就直接把包裹放到箱子里,让客户自己去领,“但现在收费了,公司又不出这笔钱,我自己掏怎么可能嘛。”
昨日,华西都市报记者采访了申通成都分公司总经理陈贤红,他并没有对收费一事做评价,反而说起了使用的“烦恼”。前不久,该公司一名员工使用自助投递箱,以至于7个包裹长时间没有取件而被罚款4900元。“快递员把包裹放到箱子里,系统自动给客户发短信,但有的客户手机设有自动屏蔽功能,没收到消息,不知道快递到了,所以发生了长时间延期。”
如今不少自助快递箱公司开始收费,这也让陈贤红在思考,值不值得花钱去使用这样的服务。
公司诉苦“运营成本太高,不赚钱”
目前成都市场上有好几家提供自助快递箱的公司。有的仍处于免费阶段,有的则开始收费。前日,成都我来啦网格信息技术有限公司“速递易”市场部经理覃明刚直言,快递箱成本、人工费、通讯费等运营成本高,目前仍处于不赚钱的阶段。
“我们陆续开始收费,比如某一个小区免费使用了两三个月之后,条件成熟就开始收费。”覃明刚告诉记者,最开始启动这个项目时,是希望可以减少快递员的派送时间。
“以前快递员可能一天只能送60件包裹,现在一天可以投200个。”覃明刚说,虽然投递一次有少量成本,但量上去了赚钱自然更多,有一些快递员,只是包裹多的时候临时放到自助快递箱里,所以存在需投币一元钱的情况。他也直言,用不用这项服务,快递员可以自愿选择。
对于包裹延期问题,他表示确实出现过,但概率不到1%。他说,碰到包裹很久没有取的情况,系统会进行反馈,再通知快递员处理。此外,针对一些收件人收到短信后长时间不取包裹,公司也将对收件人收取一定延期费用。 华西都市报记者陈黎相关新闻自助取件效率高10倍方便之余遭遇验货难
昨日下午,位于成都二环路东一段的浅水半岛小区大门外,悄然出现了一只黄色的铁皮大柜子,写着“宝盒”两个大字。盒子上有“条形码扫描区”、“刷卡区”,还有一个液晶显示屏。“这是啥子东西哦?”几位大妈好奇地围观起来。这时,小区住户雷妈妈来取件,只见她输入取件短信中的验证码,柜子一下子就打开了。
快递送到家无人签收,放小区保安那儿经常被拒……雷妈妈觉得“宝盒”的最大好处是能随时随地取快递。而圆通快递员张师傅表示,他现在遇到没人取的快递,几乎都要求收件人到“宝盒”自取。“取件免费,对双方都方便。”
原来“宝盒”是一种自助快递箱。据运营该自助快递箱的公司负责人介绍,基于物联网技术,它可以实现用户快件自提—快递员先通过身份证或手机号码实名验证,然后将快件存入盒子,之后,通过物联网技术,一条包含取件密码的短信会由后台发送到收件人的手机上。凭借该密码,收件人即可开箱取件。完成取件后,快递员也会收到一条确认短信,证明已完成派件工作。
据估算,使用自助式取件后,1个快递员可以干原来6个快递员的活,单件快递的投送成本大幅减低,终端派件效率提高10倍。而快递员、收件人和物业公司也三方获益。
时间方便了,但验货怎么办?对此,该负责人承认,自助取件在验货这一环节上确实有缺失,所以自助快递站拟配备高清摄像头,最多可以保留3个月的视频信息。
据记者了解,目前在成都,自助取件只在为数不多的小区和高校进行了试点。不过,类似的快递自助终端在国外已非常普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