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内河多用途港区从2010年11月试运营以来,港口吞吐量快速增长。昨天,记者从市港航局获悉,今年前三季度,内河多用途港区完成集装箱吞吐量105628标箱,同比增长71%,已达到去年全年水平,仅9月份单月完成13114标箱。市港航局相关负责人认为,嘉兴内河港集装箱业务快速增长得益于嘉兴内河多用途港区口岸功能的快速提升以及集装箱运力的增长。
嘉兴内河国际集装箱码头沿杭申线南侧顺岸而建,航道水深2.5米,码头总投资4.4亿元人民币,港区占地面积32.6万平方米,码头岸线570米,拥有10个千吨级泊位。自2010年11月8日开港以来,嘉兴内河国际集装箱码头实现了业务量与集装箱吞吐量的飞速发展。2012年,在内外贸易下滑的背景下,码头业务逆势上扬,集装箱吞吐量突破了10万标箱。“今年前三季度,码头吞吐量已达去年总量,全年有望突破15万标箱。”据嘉兴内河国际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称。
据介绍,嘉兴经济外向度超过70%,年集装箱生成量超过百万标箱。但在内河多用途港区开港之前,90%的集装箱都是通过传统陆路交通中转的。“陆路交通提高了企业成本,也给环境带来了很大压力。”市港航局相关负责人称,嘉兴内河密度居省内之最,内河多用途港区将我市四通八达的内河航道连通海港,实现了海河联运,另外港区打通了到上海港和宁波北仑港的两大血管,为全程水路运输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运输成本大幅降低,通关效率显著提高,这让更多企业选择水运。”上述负责人称,一艘集装箱货船相当于一个38辆集装箱卡车的车队,通过海河联运,一个集装箱就能节省运费上百元,企业能节约30%至40%的物流成本,这吸引了很多企业改走海河联运的新贸易通道。
除了得天独厚的“先天”条件,不断优化的配套服务项目和服务水准为嘉兴内河多用途港区的长足发展提供了“后天”条件。嘉兴内河国际集装箱码头是省内第一个内河水路口岸,海关、国检、海事进驻港区,使港区具备一类开放口岸的功能,为企业提供就地报关、就地查验、就地放行服务。嘉兴外贸企业进出口货物可就地报关报检,贸易双方亦可将合同交货点定在这里,在“家门口”享受交货、报关、检验检疫一条龙服务。目前,像家具、机械设备等工业制成品都开始通过该码头,利用集装箱运输,就地通关报检实现出口,给企业带来了较大便利。
此外,嘉兴内河多用途港区不断增加的运力也为港区的飞速发展提供了保证。嘉兴内河多用途港区继去年追加投资6900万元后,今年又增资4000万元。“这笔资金中的很大一部分将用于集装箱船只的建造,以进一步提高码头运力。”据嘉兴内河国际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宝喜介绍,目前,该公司运营的船只有11艘,承载量主要为51标箱和36标箱两种,下一步将会打造两艘承载量为54标箱的船只,以满足不断需求。另外,我市又一家从事内河集装箱专业运输的公司——嘉兴市港星集装箱运输有限公司也已加入海河联运的行列,港区的集装箱运力再次增强。陈宝喜表示,按照港区目前的发展态势,2014年业务量有望突破20万标箱,2015年将达到30万标箱,2016年设计吞吐能力将达到38万标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