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从海关总署获悉,海关将在全国所有进出口口岸推行分类通关改革,同时启动通关作业无纸化改革试点。
2009年全国海关启动了分类通关改革试点,海关按照风险高低对不同企业进出口货物实施分类。对低风险货物,直接由电脑自动审核和放行。对高风险货物,实施重点审核和查验,提高货物查验比例,加大实货监管力度。
分类通关改革进一步缩短了货物通关时间,降低了企业物流成本,口岸通关效率大幅提高,守法企业得到实实在在的便利。2011年,全国出口分类通关平均通关时间为1.5小时,比改革前缩短0.42小时。进口分类通关平均通关时间为17.9小时,比改革前缩短15.2小时。
与此同时,海关还将启动通关作业无纸化改革试点,从企业申报进出口货物开始,一直到货物放行,在整个通关流程中,逐步推进由纸质单证为主向电子数据为主的转变,实现全程无纸化管理。企业不必再打印纸质随附单证。海关直接向监管场所和企业发送放行信息,企业可以直接到监管场所提取货物,节省企业来往于海关业务现场和监管场所的人力与时间成本。
海关总署有关负责人表示,电子签名法、海关法等法律及相关法规规章,明确了电子数据与纸质单证在使用中具有同等法律地位,新修订的刑事诉讼法也明确了电子数据证据的法律效力,这为海关通关作业无纸化提供了法律支撑。目前,海关在通关环节已实现联网核销、核查管理的监管证件有6类、13个,涉及联网证件的报关单已占总涉证报关单的80%以上。
海关总署表示,将在2015年前在全国海关全面实现通关作业无纸化,并将适用范围扩大到全部进出口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