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山东省政府出台关于加快内河水运发展的意见。根据意见,到2015年我省将完成投资140亿元,建设改造高等级航道350公里,通航里程达到1500公里。(11月28日《济南日报》)
对于正在提速进位、跨越腾飞的山东而言,这笔资金无疑给山东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和新鲜血液,必将为山东省水运事业进一步发展奠定更坚实的基础,提供更坚强的保障,值得期待。而好事如何做好,怎样才能避免 “高楼建起、干部倒下”式的事故发生,又给我们提出了新的考验。
近年来中央陆续出台一系列新举措,着力打造民生工程,筑起民生防线,赢得了全社会的普遍赞扬。一系列民生工程的推进,无不紧跟着监察审计监督等一系列相关举措的配套落实,把好事做好,把民生工程真正做到百姓心里,这里有着非常好的经验可资借鉴。
好事做好关键在人。要有一大批责任心强、自律意识浓厚、自觉接受监督的高素质人才作为保障。近几年随着我国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的逐步深入推进,一系列重大案例陆续浮出水面,犯罪金额之大、手段之隐蔽、涉案人员职级之高都令人叹为观止,充分反映了当前特殊的转型时期,工程建设领域确保人员安全、资金安全、项目任务之艰巨。对于山东省140亿资金而言,如此大一块蛋糕怎样切好,不出事,让老百姓满意,让党委政府放心,关键还是要选好用好一帮人,把好入口关,把好素质关,把好过程监督关,把好思想教育关。
好事做好还需制度给力。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有了制度还需执行到位。各项工作、各行各业自身都有一套制度规范,落实在实际行动具体工作中,需要有人去监督、去落实、去检查,防止在执行中走样、变形,这在现实中尤其需要。一些违纪违法案例一再给我们敲响警钟,同时也给强化监督、加大群众话语权提出了现实要求。
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全面、及时、到位的透明公开阳光操作是确保各项工程建设项目安全的最好途径。事实表明,政务财务公开制度执行得好坏,决定着工程能否按期推进、健康运行的前提。一些项目、过程、工作之所以不敢公开、不能公开、不想公开,根本原因就是心里有鬼、想搞暗箱操作(当然涉及党和国家秘密的除外)。如果所有项目都能够规范操作,正常招投标,如实履约,那么,出事的机率会大大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