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中国物流行业“恶疾”频发,先是“菜贱伤农”事件悲情上演,后有全国“路桥费排行榜”网络疯传。飙升的油价、仓储成本的高涨和部分地区重复的收费罚款等,使得物流业“血栓”堵塞,举步维艰。
作为连接商品和消费者的重要枢纽,物流不畅不仅令物价飞涨,更严重影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在社会的广泛关注下,中国物流业被推上“手术台”。无影灯下,物流之殇何以疗救?在政策、市场和企业等多方努力下,艰难的治疗刚刚启动,物流业将迎来前所未有的严峻考验,经历行业升级的蜕变和阵痛。在此背景下,中国物流行业进入整合密集的时代,整合并购将是未来几年的主旋律。
小型物流企业独木难支
2009年3月,国务院印发了十大产业振兴规划之一的《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该振兴规划力争改善物流企业经营困难的状况,扩大物流业规模。在未来3年促进企业兼并重组,加快产业整合的步伐,鼓励物流企业通过参股、控股、兼并、联合、合资、合作等多种形式进行资产重组,培育一批服务水平高、国际竞争力强的大型现代物流企业。目前有关部门正积极制定和逐步推进相关细则。
2010年7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了《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2011年3月商务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全国供销合作总社联合发布了《商贸物流发展专项规划》。
在各项政策的催化剂作用下,物流行业在“十二五”期间将迎来快速发展和全面升级的良机,行业整合的步伐将提速。
我国的物流业目前处于竞争微利的时期,正经历行业升级和蜕变的艰难阶段,行业竞争也日趋激烈。竞争的白热化将加剧行业的优胜劣汰,开始新一轮的洗牌。物流企业犹如身处激流不进则退,面临着“生死大限”。一方面屡创新高的油价、以及居高不下的养路费、过路过桥费等使得物流成本层层递加,利润下滑;另一方面企业贷款普遍困难融资无门。资金链的紧张或成为压垮部分物流企业尤其是民营物流企业的最后一根稻草。
在这种形势下,对于从事基础性的、单一的物流服务,处于低水平的粗放经营状态的小企业来说,在越来越激烈的竞争中独臂难撑,只有投靠实力强的大型物流企业以维持“生计”。而对于拥有强大品牌、物流网络及仓储基础设施资源的大企业来说,需要通过并购小企业来“招兵买马”,拓展物流网路,增强竞争实力,才能在惨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因此,并购整合将成为未来几年物流业的主旋律,行业的集中度将不断提升。
外资压境忙圈地
近年来,外资物流企业觊觎中国庞大的物流市场,纷纷涌入中国。对于跨国物流公司而言,通过收购本土物流企业,外资不仅能够迅速建立本土网络,减轻进军中国市场时“水土不服”的症状,而且能够利用国内大量廉价劳动力降低该运营成本。
因此,本土物流遭遇了外资的“鲸吞蚕食”。例如,亚致力(Agility)、敦豪(DHL)、联邦快递(FedEx)等外资物流巨头,通过中国建立了区域物流中心,或者收购本土物流企业,发动了中国内地物流业的“圈地运动”。
而从国内物流企业的角度来看,部分内地企业,苦苦挣扎在油价上涨、运营成本增加和利润下滑的困境中,在亏损的边缘徘徊,“单飞”难以继续。面对外资汹涌而来,部分企业最终选择了“委身”外资作为靠山。与外资一起“私奔”,不仅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幸存下来,而且能利用跨国公司先进物流管理和供应链体系,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因此,在双赢的利益驱动下,物流行业的外资并购逐渐升温。
由此可见,在政策的强力催化和内外因的推动下,中国的物流行业的整合已经渐行渐近,市场集中度将不断提高,或将结束诸侯草莽混战的时代。
根据清科数据库统计显示,近年来,物流行业的并购悄然提速。在清科研究中心研究范围内,2010年至2011年上半年,中国物流并购市场共完成20起案例,其中披露具体金额的并购案例共有15起,并购总额为7.32亿美元。2011年第一季度,物流行业并购创下了单季新高,共完成案例7起,并购案例涉及金额1.11亿美元。2010年至2011年上半年发生的并购案例主要分布在配送及仓储、物流管理和其他二级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