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朱伟良 许晓冰
记者27日从广州商务委官网获悉,根据广州海关数据统计,2016年一季度广州企业和产品遭受来自7个国家(地区)发起的贸易救济调查案件15起,涉案企业156家,涉案金额达1.98亿美元。
数据分析体现三大特点。首先,国际贸易摩擦态势严峻。2016年第一季度国外对华发起的贸易救济调查案件涉及轻工、建材、钢铁等行业,全市涉案企业多达156家,同比增长77.27%;涉案金额高达1.98亿美元,同比翻了8倍,已接近去年全年全市贸易摩擦涉案总额。
其次,美国和印度为贸易救济调查案件主要发起国。一季度涉穗贸易救济调查超过一半为美国和印度发起,美国发起调查产品主要为轮胎和洗衣机,印度调查对象主要为能源行业产品。
再者,发达国家以双反调查为主要贸易壁垒模式。1-3月美国和加拿大发起的6起贸易救济调查案件中,5起以双反形式开展,反倾销与反补贴两类调查叠加极大增加了广州涉案行业与企业应对难度和出口压力。另外,发展中国家提起的9起调查案件均为反倾销调查。
■专家分析
有必要提升应对能力 防范风险和化解摩擦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国际经济贸易研究中心主任陈万灵分析,贸易摩擦的增加既有内因也有外因,在内不排除企业在贸易过程中出现违反WTO规则的行为,因而被相关国家起诉。而自2013年起,中国成为全球第一货物贸易大国,同时近两年全球经济疲软、复苏乏力,最近各国的货币政策进一步分化,从某种角度上来说,贸易保护主义和投资保护主义有抬头的现象。比如美国倡导制造业回流、印度大力发展制造业,“中国制造”出口到上述国家必然与其本土制造业正面竞争,当地政府会以其他手段干预,促进当地产业发展。
他说,在经济全球一体化的大背景下,一个国家的上游产业很可能是另一个国家的下游产业,这是全球产业链发展的显著特征,也是跨国公司和大企业在全球配置资源的特征。加强谅解与合作是贸易摩擦的最终解决方法。
陈万灵特别提醒,中国外贸企业普遍存在维权意识不强、能力不足、害怕在海外“打官司”等问题,导致应对贸易摩擦的积极性不高。但对企业而言,经贸摩擦关乎其切身利益,影响巨大。所以,企业在以平常心对待经贸摩擦的同时,有必要提升能力,加强应对,做好风险防范和摩擦化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