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品促销力度大 进口奶进入寻常百姓家
“上周刚买的49.9元一提,没想到这周降到49.9元两提,价格这么实惠,就再买两提吧。 ”5月24日,在苏果超市合肥祁门路店,正在选购牛奶的顾客李丽对记者说。导购员告诉记者,随着盛夏临近,商场乳品正在做促销活动,优惠力度很大。
记者随即走访了其他一些超市,发现类似的促销活动都在上演。 5月25日,在合肥永辉超市祁门路店,记者发现多款牛奶在降价促销。现代牧业纯牛奶环保装原价65元一提,现价39元一提,蒙牛特仑苏纯牛奶原价65.4元,现价55.4元,伊利金典纯牛奶一提65元、两提91元,蒙牛纯牛奶原价44.8元,现价32元。超市导购人员表示,目前降价的主要是常温奶,常温奶今年以来一直在降,低温奶价格变化不大。
除了牛奶以外,奶粉也在降价促销。贝因美冠军宝贝2段、3段婴幼儿奶粉满300元减66元,惠氏婴幼儿奶粉满518元减100元,雅培亲体系列买两罐减78元。除了国产乳品在卖力促销外,以前难得见到的“洋奶”也站上了各大商超的促销专柜。 “洋奶”价格与国产奶差不多,大有分庭抗礼之势。
线下的乳品促销战蔓延到线上,同样是硝烟弥漫。记者登录京东商城、苏宁易购、1号店等多家网站发现,乳品促销均在最醒目的版块。 安徽农业大学教授、省奶牛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王志耕认为,奶价下跌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当其冲的是境外进口奶源的冲击,自从我国与新西兰、澳大利亚签订牛奶零关税协议后,“洋牛奶”“洋奶粉”迅速涌入国内,进口量迅速放大,导致国内奶价出现跳水。
奶价下降伤了谁养殖户首当其冲
奶价下降消费者拍手称快,但上下游的企业经营情况又如何呢?记者致电一些奶企负责人,他们均表示牛奶的出厂价没有降,但是针对代理商的促销力度加大,实际上也在变相让利消费者。
现代牧业董事长兼总裁高丽娜表示,奶价下跌对企业影响并不大,事实上现代牧业销售业绩在逐年攀升,2013年销售收入3.2亿元,2014年销售收入达8亿元,今年销售目标有望达到15~16亿元,规模化养殖的红利正在显现。
“奶价下跌对奶企影响有限,主要是对养殖户的冲击比较大。 ”安徽益益乳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吴明楼介绍,随着原料奶价格普遍下跌,他们随行就市,下调了外购奶源的收购价。 “外购的奶源价格下降了30%,我们自己的奶牛厂收购价不变。 ”
“行情不好,做不下去了。 ”六安天润奶牛养殖场负责人汪佳玲对记者大倒苦水,奶牛场原有奶牛500头,今年卖掉了200多头,只留下200多头优质奶牛,其中大部分是还未到产奶期的青年牛。 “先调整下时间差,看看行情有没有好转,好转的话再做,不好就不做了,改成养殖肉牛。 ”
汪佳玲介绍,去年上半年的时候鲜奶还能卖到四五块钱一公斤,今年只能卖到三四块钱一公斤。降价还是其次,更严重的是牛奶不好卖了,“有异味儿,菌落总数不达标……奶企总是找借口拒收,实际上我们的鲜奶各项指标都是正常的。”
据了解,进口奶粉价格低,一些企业大量进口外国奶粉,再将奶粉还原成复原乳冒充生鲜乳出售,由于目前国家的液态奶生产的国家标准检测项目中,还不能区分生鲜乳和复原乳,所以导致复原乳堂而皇之冒充生鲜乳销售,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秩序。 省畜牧局技术推广站高级畜牧师谢俊龙认为,养殖企业和加工企业利益分配不够均衡,未建立价格联动的利益分享机制,加工企业掌握定价权,而广大奶农养殖规模普遍较小,组织化程度不高,多数仍停留在单打独斗的状态,没有形成合力,不能资源共享,在奶价制定方面没有议价权。
应对奶业变局建立利益连接机制
王志耕认为,根据我国国情,还是应该坚持适度规模养殖,形成畜牧业与农业的生态循环。因此,一方面坚持市场调节,允许优胜劣汰,淘汰落后产能;另一方面要保护广大奶农的利益,“真要把奶农都逼死了,国际奶价一旦上来,加工企业也会受损。 ”
“关键是建立加工企业与养殖户的利益连接机制。 ”王志耕认为,比如在国外奶农通常与加工企业参股合作,形成利益共同体,抱团取暖市场风险较小。有些地方尝试“奶牛托管”也值得借鉴,即通过第三方服务组织把分散的奶牛托管养殖,实行标准化统一,原材料统一采购,减少人才培训成本。
谢俊龙认为,维护养殖户的利益,一要完善奶价形成机制,不能由加工企业一家说了算。建立由奶业协会发布饲料成本报告,物价部门、行业主管部门、奶业协会、加工企业、奶牛企业共同组建价格协调委员会,确立交易参考价,若低于参考价,建议政府予以补贴;二要建立牛奶质量第三方检测平台;三要强化奶业协会的协调功能,加强对奶农的信息服务和技术指导。
此外,王志耕认为,国家应该重新制定复原乳检测标准,要求企业对复原乳进行明确标明,防止复原乳冒充生鲜乳,扰乱市场秩序。高丽娜认为,尽管眼下常温奶市场竞争激烈,乳业面临转型阵痛,但并不代表国产牛奶产能过剩,相反,国内优质奶源还是稀缺的。面对当前形势,企业应该用心做好产品,用品质说话,上规模、上质量,这样才能自救,才能在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