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加工贸易顺应国际分工的发展趋势,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在外贸格局中几乎“三分天下占其一”,在沿海东部的东莞和苏州两个城市中,加工贸易经济几占“半壁江山”。但由于处在国际分工产业链的低端,加工贸易基本上是贴牌生产,技术含量和附加值较低,增长数量与增长质量不平衡。数据显示,今年前5个月,我国加工贸易进出口占我国外贸总值的31.6%,较去年同期下滑1个百分点。
面对挑战,各地政府和企业同心协力加快提高创新能力、调整产品结构和市场布局。在加工贸易密集区,同时也是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示范基地——苏州和东莞两市,我们看到转型升级成效正逐步显现。
为攻克产品低端的难题,苏州市的企业通过多种举措来提升产品附加值。如提高产品技术含量,把有创新成分的关键部分申请专利和注册商标,使企业拥有更多的自主品牌和自主知识产权。以科沃斯机器人[-3.28% 资金 研报]科技(苏州)有限公司为例,该企业从加工贸易起步,依托技术创新和创立自主品牌,现在已占据国内“智能清洁机器人”90%以上的市场份额,并在法国、德国等国家建立了销售网络或分公司。
近年来,加贸企业转内销已渐成趋势,然而在这一转型过程中,加工贸易中小企业大多面临着难以与国内零售企业对接、通道成本过高、配送难和贷款回笼难等问题。针对这一现实,东莞市及时推出《东莞建设加工贸易中小企业内销综合服务体系》,并构建破解企业内销障碍的一揽子政策体系,帮助企业尤其是中小加工贸易企业创品牌拓内销,力争在中小企业拓展内销市场上谋求突破。
按照“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思路,近年来,东莞市已构建起包括举办加博会、提升“大麦客”特色商贸平台、鼓励企业抱团参加境内展会等多种渠道的内销对接平台,促成中小企业抱团与各类市场销售主体进行产销对接,构建多元内销发展格局。得益于加工贸易转型升级,今年1月至4月,东莞市外贸进出口474.3亿美元,同比增长5.2%。
未来一段时期,要推进我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从短期看应立足于支持和引导加工企业提升自身技术含量和产品质量,逐步向价值链高端环节拓展和延伸,加快建立国内外市场销售网络,并有序推动向中西部地区转移,为实现加工贸易管理和一般贸易管理相统一创造基础条件。应在现有管理体制框架下将政策的重心放在提升加工贸易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上。
从中长期看,相关政策应立足于从资源要素禀赋角度进一步培育和提升我国对外经济合作与竞争的新优势,逐步实现加工贸易管理和一般贸易管理的规范和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