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过半市场留给中国
中国与欧盟终于就光伏贸易争端达成解决方案。8月2日,欧盟委员会宣布已正式批准中欧光伏贸易争端的“价格承诺”协议,协议于8月6日起正式实施,有效期至2015年年底。也就是说,今后中国出口到欧洲市场的光伏产品,必须按照商量好的价格进行交易。
几天前,中国商务部官网就发布消息,称中欧双方已就中国输欧光伏产品贸易争端达成“价格承诺”。中欧双方承诺对欧出口光伏组件价格可能定在每瓦0.55欧元到0.57欧元之间。今年6月初,欧盟委员会宣布,欧盟从6月6日起对产自中国的光伏产品征收11.8%的临时反倾销税,如果欧中双方未能在8月6日前达成妥协方案,反倾销税率将升至47.6%。
业内人士表示,此番“价格承诺”体现了中方绝大多数企业的意愿,中国光伏产品在双方协商达成的贸易安排下,将继续对欧盟出口,并保持合理市场份额。
“大多数中国企业对此表示满意,总体来说光伏行业能保持住在欧盟60%的市场份额。”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法律部主任陈惠清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出口数量的配额如何在国内企业中分配还在研究阶段。
而有企业负责人认为,此次和解甚至将欧盟八、九成的市场份额都留给了中国。
针对中国每年对欧光伏出口的配额上限可能为7吉瓦/年,晶科能源全球品牌总监钱晶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分析:“根据我们的预测,今年乃至明年,欧洲光伏市场的整体需求也只有8吉瓦~9吉瓦/年。因此,此番‘价格承诺’若分给中国7吉瓦/年,相当于将80%~90%的市场份额留给中国。”
配额如何分配,是目前国内企业最关心的话题。业内人士表示,最大的可能就是大厂拿到大部分的配额,小企业顶多分得一杯羹,接下来的日子会很不好过。
新兴市场机会显现
更多的国内光伏企业将希望寄托于新兴市场。业内一致认为,东南亚、非洲、中东等地区未来几年内的光伏装机容量都将呈现快速增长状态。如今,新兴市场的贡献率已由前年的2%提升至2012年的近10%。
市场咨询机构IHS高级分析师表示,今年中国光伏组件的需求量将会达到7~8吉瓦,而日本和美国市场的出货量将分别达到3~3.5吉瓦和2吉瓦。
核心技术、市场两头在外的光伏产业现状并不利于国内光伏行业的健康发展。直至去年,在欧盟“双反”的倒逼下,国内企业才真正意识到摆脱这一困局的重要性,在纷纷开辟新兴市场的同时,将业务向产业链上下游延伸。
近日,浙江正泰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在罗马尼亚的4家光伏电站开始并网发电,并购买海外投资保险,在保加利亚、罗马尼亚、泰国、南非、印度、韩国等多个国家和新兴市场广建光伏电站。
和正泰的做法相同,位于福建泉州的阳光大地新能源有限公司也已经开始了战略调整。目前,该公司主要出口中东、南亚、南美等区域,降低了对欧美市场的依存度,其欧美市场份额已从2011年的70%降至当前的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