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8月6日大限来临前夕,中欧之间最大贸易摩擦案——光伏产品贸易争端达成“和解”。
7月28日,欧盟委员会方面向《国际金融报》记者发来的邮件称,欧盟与中国已经就太阳能电池板争端找到一个“友好”解决方案,可以以一个可持续的价格达成新的市场平衡。
欧盟委员会贸易委员德古赫特在邮件中明确表示:“我们将暂时停止对中国光伏企业的反倾销调查,并允许其向欧洲市场供应太阳能板。”
不过,双方均没有透露谈判细节,比如,最终达成的“价格承诺”,中国企业配额等。根据欧盟委员会规定,具体结果需提交欧盟委员会协商后才会公布,预计公布时间是8月6日。
记者从光伏企业处获得的信息显示,协议价格可能会在0.55-0.57欧/瓦这个范围内,其中,0.57欧/瓦的可能性更大。
价格承诺达成
“‘价格承诺’是最佳的和解方式。”德古赫特在邮件中表示,“留给中国光伏企业有两种选择,一是接受‘价格承诺’,从而避免反倾销诉讼;另一种选择就是接受反倾销诉讼。”
据悉,一开始,双方在价格上分歧不小。众多企业向机电进出口商会提出的普遍为0.5-0.54欧元/瓦的价格底线,而欧盟成员国内自产的光伏组件价格为0.6-0.7欧元/瓦。
“我们之前作了比较坏的打算,当时预计最后的协议价可能是在0.6欧元/瓦,所以,如果最终价格定在0.57欧元/瓦的话,是一个意外之喜。”晶科能源品牌总监钱晶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晶科能源也是参与此次价格承诺谈判的95家企业之一。
“另外,欧洲制造业成本较高,0.57欧元/瓦是其平均成本价,所以,如果定在这个价格,中国光伏企业仍然有很强的竞争力。”钱晶说。
但是在英利集团宣传部副总经理王志新看来,取得目前的结果是多方一起努力的结果,但要注意的是,无论是0.57欧元/瓦还是0.55欧元/瓦都是违背市场规则的人为抬高的价格。“这本身就是一种贸易保护的行为。对于我们来说,只是在坏与更坏之间的选择。”王志新说。
减少欧洲依赖症
在锦宏中国价值基金总经理徐之骞看来,中国光伏行业发展太泡沫,此次与欧盟达成“价格承诺”给产能过剩的光伏企业“一线生机”,“虽然最终的价格可能仍高于预期,对于一部分企业而言已经能在一定程度上‘解渴’,帮助其出清库存,因此,即使稍微亏损也愿意”。
对于出口配额,钱晶告诉记者,不出意外,中国对欧光伏出口配额的上限是每年7GW,此前,中国光伏产品出口至欧洲市场在数量上并没有限制。据钱晶介绍,去年欧洲市场的整体安装量约在11-12GW。
“表面上看,数量被拦腰砍,但实际影响并不大。”钱晶说,近年来,包括意大利、西班牙、法国等在内的欧盟国家都在缩减补贴,甚至已经没有补贴。从趋势上看,整个欧洲市场是在萎缩的,预计今年的安装量会降至9GW。因此,配额的影响并不大。
尽管最终结果好于预期,企业们经过此次教训之后,开始逐渐调整战略,减少“欧洲依赖症”。
王志新表示,去年欧洲市场的出口量占到英利产能的62%,今年预计全年平均下降到40%。“南非、马来西亚、秘鲁等新兴国家都接到了很多订单。我们不会放弃欧洲市场,但我们正在逐渐摆脱对单一市场的依赖。”
缓和中欧贸易战
值得一提的是,从立案调查到初裁,欧洲对中国光伏产品的双反战均与美国的步伐一致,但从目前来看,欧盟并没有学习美国,坚持强硬到底的态度。
“其实,如果中国的光伏企业基于高额反倾销税大量倒闭了,也会影响到欧盟的光伏产业。所以反倾销对于欧盟并不见得是好事。”天合光能亚太中东非洲区总裁孙海燕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提出。
“欧盟也会担心失去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业务,并且以德国为首的大部分欧盟成员国反对这样做。”欧盟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市场分析人士指出,“现在中欧达成价格妥协,避免了这场贸易战继续升级。”
解决了光伏争端之后,中国与欧盟还将在电信、葡萄酒等领域展开博弈。
有观点认为,光伏争端的缓和“着落”对于其他贸易争端的解决有积极意义。但徐之骞认为,“无论是行业性质、产业结构、还是利润率,这些行业都存在较大区别。更重要的是,这些行业的议价能力明显高于光伏,最终的解决方案一定不会出现趋同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