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运| 陆运| 空运| 综合物流| 船务新闻| 口岸/园区| 贸易| 宏观经济| 产业经济| 时政新闻| 图文天下| 物流专题| 物流网评| 贸易专题| 财经观点| 深度观察| 贸易网评

“经济北约”重塑国际贸易格局

收藏 www.jctrans.com 2013-7-25 9:27:00 人民日报

导读:酝酿多年的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协定(TTIP),即欧美自贸协定谈判本月正式启动。

  酝酿多年的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协定(TTIP),即欧美自贸协定谈判本月正式启动。TTIP是美国与欧盟在大西洋联合打造的一艘巨型航母,协议达成后,无论对大西洋两岸经济,还是全球贸易格局都将产生深远影响。那么,建设欧美自贸区的真正动机是什么?未来的欧美自贸区是“经济北约”,还是全球自由贸易的推动力?

  美国与欧盟在大西洋联合打造的经济航母——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协定(TTIP)谈判于今年7月启动。美国在太平洋打造的航母——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TPP)谈判历经4年航行尚未抵岸,缘何又开辟大西洋航线?

  “经济北约”

  构想由来已久

  美欧跨洋拥抱,构建“经济北约”的构想由来已久。早在1949年,加拿大就曾提出过“让北约既成为一个军事联盟又成为一个经济联盟”的建议,但遭到欧洲拒绝。上世纪70年代后,美国政界和经济学家曾多次有过类似构想的表述,并在不同场合提出以某种形式在欧美之间建立一个跨大西洋自由贸易区。但由于当时双方在关贸总协定框架下仍可大有所为,这些构想也就不了了之。

  随着冷战的结束,维系美欧同盟的主要动力不复存在,如何在后冷战时代的背景下构筑新的伙伴关系就成为美欧共同关心的问题。于是,各种有关补充欧美联盟关系的构想和建议应运而生。1995年12月,在马德里会议上,美国与欧盟委员会签署了《跨大西洋新纲要》,就建立跨大西洋自由贸易区再次进行了讨论;1998年3月,欧盟委员会提出了一项“新跨大西洋市场计划”,重提建立一个广泛的欧美自由贸易区的设想。在此期间,美国和欧盟的态度几经变化和摇摆不定,终因分歧严重以及双方对世贸组织的高度关注而被搁置。

  2013年,经历金融危机打击的美国,被债务危机折磨的欧盟,终于痛下决心,重拾往日旧梦,共同打造TTIP巨型航母。

  重掌主导权

  是谈判真正动因

  2013年2月欧美共同发表开始TTIP谈判的联合声明,一个月内,欧盟委员会就正式授权批准,不到5个月又完成了首轮谈判,并定于10月举行第二轮谈判,力争2014年结束谈判。如此高效的运作,可以看出双方对此抱有极大的热情和期待。那么,促使美欧加速联手共建全球最大自由贸易区的动因何在?

  促进经济增长,创造就业是大家公认的重要经济因素。2008年源于美国的国际金融危机,使美欧两大经济体的经济增长和就业受到严重影响;欧洲国家主权债务危机更是雪上加霜。两国使出浑身解数,采取了一系列刺激经济增长的政策和措施,但收效甚微。于是便将希望寄托于“经济北约”。因为谈判一旦成功,欧洲经济产出一年就有望增加650亿欧元,相当于欧盟国内生产总值提高0.52%。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国情咨文中宣布,TTIP 将“可为美国增加数百万个优质就业岗位”。这样一份宏大的协定无疑成为了经济复苏乏力的欧美双方最看重的复苏“良方”。

  美欧高调推进TTIP,并非仅仅因为经济因素,重掌国际贸易,主导全球贸易“话语权”,才是其背后的真正动因。发展中国家的崛起,特别是新兴市场国家经济力量的快速提升,打破了原有的全球经贸、财富聚集的格局。随着经济实力的提升,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和话语权不断增加,使得欧美通过主导全球多边规则获得更多经贸利益的企图化为泡影,这也成为多哈回合谈判久拖不决直至搁浅的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同时,发展中国家在全球自贸协定热潮中表现积极,长此以往美欧等国在国际贸易规则制定中的领导地位会逐步丧失。

  因此,形成新一轮没有新兴市场国家参加的全球规则谈判,重塑全球的新贸易规则,重新掌握国际贸易领导权,抑制发展中国家日益上升的影响力,成为欧美两大经济体的共同目标。

  下一页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锦程物流网”的所有文字、图片等作品,版权均属锦程物流网所有,转载必究。若转载使用,须同时注明稿件来源和作者信息,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