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际能源署(IEA)发布的一份中期原油市场报告中,除了将北美地区能源革命称之为“未来五年市场的变革性力量”外,对全球未来石油贸易的重心将从原油向成品油贸易的转移的表述同样引人关注。
据IEA预测,到2018年,全球原油贸易量将会缩减至3240万桶/天,较去年水平减少了90万桶/天。而随着全球需求上升,成品油贸易量将会出现显著增长。
“海外石油巨头开始关注成品油贸易,直接原因是近几年石油贸易收益下降,而背后则是国际原油市场内部结构出现的变化。”中证期货分析师刘建说。一方面随着美国在页岩气商业化开发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能源自给率的提升减少了美国对外部原油进口的依赖;另一方面,最近三年来,国际油价起伏不大,过去大型石油公司和贸易商依靠价格大幅波动赚取利润的机会减少,传统石油贸易的盈利空间在缩减。这些结构性变化迫使大型石油企业和贸易商开始寻求新的市场机会。
全球成品油消费的区域性转变也在影响并塑造着成品油贸易新趋势。有统计数据显示,欧美等成熟市场的成品油消费能力已经开始下滑,而新兴市场国家的成品油消费增速则出现快速提升。2007—2011年,西亚地区的成品油消费量增长了22.1%,拉丁美洲增长了19.3%,非洲增长了16.8%,亚太地区增长了13.8%。
“经济发达地区由于消费能力的下降,必然会寻求成品油对外出口。”广发期货能源研究员张卉瑶说,以往这些地区集中了比较大的炼油产能来满足区域性市场需求。在金融危机影响下,市场消费能力降低,企业要么压产限能,要么扩大对外成品油出口。而亚洲等新兴经济体尽管成品油消费增速很快,但其成品油消费基数比较低,绝对数量还和发达地区有不小的差距。所以,“尽管成品油贸易趋势有了新的变化,但是要超过全球原油贸易规模还需要很长时间”。
随着近年来全球炼油业重心的逐渐东移,目前亚太地区的炼油加工能力已占到全球产能的近1/3。同时,作为全球最大的成品油消费地区,亚太地区也极大地吸引了海外石油巨头的目光,使得成品油的市场定价权问题变得愈发重要。
“国内在筹备原油期货市场的同时,也应在成品油衍生品方面有所准备。”刘建表示,从海外市场经验来看,成品油衍生品市场发展速度很快。目前ICE的成品油期货交易比较活跃,甚至有些时候能与Brent原油期货交易量不相上下。而亚太地区成品油类衍生品市场发展尚在初级阶段,如果国内能在这方面尽早行动,未来有可能会掌握亚太地区的基准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