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德两国总理5月26日的会谈,传达出一致希望政治解决中欧贸易争端的立场,以求缓解双方今年以来不断上升的贸易战气氛和迹象。
欧盟委员会对华太阳能产品反倾销初裁迫近,并可能自主发起对华为、中兴等中国电信企业的“双反”调查;中国本月已发起的对欧盟相关无缝钢管反倾销调查,则多被解读为反制措施。
“欧洲和中国还没有发生贸易战。”德国联邦外贸与投资署(GTAI)第一总经理贝诺·彭泽(Dr.Benno Bunse)在李克强访德前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专访时表示,“德国对此也没有兴趣,我们负担不起一场贸易战。”
贝诺·彭泽说,德国支持和平的解决方案。贸易战最终会伤害双方的利益。我们希望各方本着公平的原则,通过建设性的对话来解决问题。
中德双边贸易与投资正在经历连年增长的好光景。贝诺·彭泽介绍,德国对华投资去年增长了30%;中国去年也成为在德第三大项目数量投资国。同时,德国银行为德国商人提供开设人民币账户的机会,方便双边贸易金融往来。
贝诺·彭泽表示,希望传达德国热烈欢迎中国投资者的信息。
对在华的德国企业,贝诺·彭泽说,德国企业在中国需要一个公平的环境和更好进入市场和招标的渠道。
投资偏好传统优势行业
《21世纪》:德国联邦外贸与投资署的数据说,2012年中国的对德投资排在美国和瑞士之后。在投资偏好上,中国与这两国有什么不同?如果有,会在未来趋同吗?
贝诺·彭泽:从行业看,中国大多数的投资在汽车和机械行业,占28%;第二是电子行业,占22%;第三是信息和通讯行业,占8%。中国的投资兴趣主要还是集中在德国传统的优势行业,比如汽车和机械行业是德国经济的支柱之一,也是出口大户和研发集中的行业。来自中国的研发投资也集中在汽车和机械行业。
美国和瑞士的对德投资现在还和中国不同。比如,美国对德国软件和IT行业投资有24%,商业服务业11%。瑞士对机械行业投资12%,商业服务业10%。这是因为他们本国的服务业就比较发达。
在中期和长期来看,中国会对投资德国商业服务业、软件和IT行业越来越感兴趣,这种发展趋势也会很自然。
《21世纪》:从德国官方发布的数据看,在2007年到2011年,中国对德投资不仅绝对数值在增长,在各国对德投资中的比例也在扩大。同时,这几年也是欧债危机从隐藏到爆发的过程,但似乎没有看到欧债问题对中国投资德国产生负面影响?
贝诺·彭泽:德国经济发展得非常稳定,尽管有来自欧洲和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这基于德国强劲的出口、消费和健康的就业市场。我们一直是外国投资包括中国在欧洲投资的目的地。我预计,中国的对德投资还会增长。
对贸易战没兴趣
《21世纪》:在2010年以前,德中贸易还是中国顺差、德国逆差,比如2010年有214.5亿美元差值。但是到了2011年倒过来了,中国逆差、德国顺差5.2亿美元,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转变?
贝诺·彭泽:一个原因是,中国的私人消费增长庞大,工业化水平也增长迅速,这意味着中国的投资者和消费者对“德国制造”越来越感兴趣,需求也随之增大,比如对高级汽车的消费。另一个原因是,在欧债危机的影响下,德国对中国出口的需求减少,这就反映到双边经贸关系上。
《21世纪》:现在国际上“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说法越来越多。比如欧盟针对中国的太阳能产品进行反倾销调查、对中兴华为发起反补贴动议。在欧盟成员国里,德国支持中欧政治解决贸易争端,为什么?
贝诺·彭泽:德国是出口导向型国家,德国经济的全球化依赖与外国伙伴的良好关系。如果中国和其他贸易伙伴不买我们的产品,我们就会有非常大的问题。这就是为什么,德国是开放市场的拥护者。
欧洲和中国也还没有发生贸易战。德国对此也没有兴趣,我们负担不起一场贸易战。我们支持和平的解决方案。贸易战最终会伤害双方的利益。我们当然希望各方本着公平的原则,通过建设性的对话来解决问题。
开设人民币账户促贸易
《21世纪》:在去年默克尔总理访问北京开展中德政府磋商时,两国支持在双边贸易中使用人民币和欧元。这也有助于人民币国际化。现在此事的进展如何?
贝诺·彭泽:取得了一些进展。德国商人有机会在德国开设人民币账户,进行资金管理和贸易往来。很多德国的金融机构,比如,德国商业银行(Commerzbank)、汇丰建信银行(HSBC Trinkaus)、德意志银行(Deutsche Bank)等给客户提供这样的服务。我相信中德贸易会变得越来越便利。
《21世纪》:在中德经贸投资关系上,您对李克强总理访问成果的落地有什么期待?
贝诺·彭泽:我期待李克强总理对德国的访问将继续增进并加深两国的经贸关系。我们希望他能带来更多的中国企业来德国投资,并将德国热烈欢迎中国投资者的信息带到中国。中国投资者在德国与任何投资者一样,享有与德国企业同等的权利与义务。
我们希望德国企业在中国也能如此。如大家所知,德国企业在中国成立合资公司的时候有时会遇到一些困难。德国企业在中国也需要一个公平的环境和更好进入市场和招标的渠道。我们希望能得到中国政府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