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4日,周一。“亚洲金融论坛”在港“开坛”,猛人云集,美联储“鸽派”代表人物、芝加哥联储银行行长伊文斯(Charles Evans),以及中国证监会主席郭树清先后开腔。说到对中港股市的影响力,郭树清的演说,当然比远道而来的伊文斯的演辞更能“扣人心弦”。
“活水”刺激股市
郭公就大小QFII和新一轮合格境内个人投资者(QDII2)发表的讲话,触发“北水”、“南水”同时激活中港股市的憧憬。按郭树清的说法,此轮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2)和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RQFII)的额度,可以扩大至相当于目前10 倍的水平。
以眼前两者相加仅占A股总市值1.6%为准,境外机构和香港人民币持有人在内地股市的投资比例可增长至什么水平,屈指能计,虽不能跟成熟市场外资和机构的投资占比相提并论,惟较之目前微不足道的水平,已代表内地股市登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A股上周五因通胀数据高于预期,上证综指显著回落;在郭公一番话的刺激下,上证应声涨逾3%,收复上周五失地有余,恒指、国指亦录得不俗升幅。
郭树清在港开金口,市场焦点落在大小QFII和鼓励内地居民购买海外资产的新一轮QDII身上。
然而,早在去年底,内地决策当局已宣布取消海外主权财富基金和央行在中国内地资本市场的投资上限。其时,投资者对中证监推出的多项改革A股措施反应冷淡,上证综指一度失守2000点大关,取消海外主权基金和央行投资规限的消息,似未引起太多人注意。此后不久,连串市场未曾想过的事,都在短时间内一一发生。比方说,日本政坛改朝换代,安倍晋三摆明刺激通胀推低日元汇率,在芸芸刺激经济措施当中,有一项为设立规模50万亿日元(约4.35万亿港元)的基金,作吸纳海外证券之用。
安倍虽未明言这笔巨款将主力投放于哪类资产、哪些市场,但适逢A股回勇且动作频繁,中国为海外主权基金和央行投资内地资本市场松绑,会否替日资进军内地股市大开方便之门,而对箭在弦上的汇率斗争有何影响,值得投资者密切留意。
出口升幅“不可思议”?
市场憧憬中港“活水”对流,日资则为驱动日元汇率下跌摩拳擦掌,市场有水即生,本来不应说一些扫投资者兴的话。然而,刚在彭博上看到一则关于内地统计数据可靠性的报道,“扫兴”都要一提。话说内地不久前公布去年12月份出口按年增长14.1%,非但为2011年3月以来的最大增幅,且远超投行分析员中9.2%的最高增长估算。数字公布后,多家外资大行异口同声表示,内地上月出口表现“不可思议”;言下之意,数据的可靠性存在重大疑问。
提出质疑的大行包括高盛、瑞银、澳纽银行(ANZ)、瑞穗等,美欧日澳投行皆在其中,颇有携手向市场示警之意。
投行质疑什么?何以见得数据不可靠?第一,内地上月出口呈现双位数增幅,与台湾、韩国等贸易伙伴的港口货物移动及进口数据不相符;第二,出口统计跟内地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的海外订单数字不一致;第三,从去年秋季广交会落单较一年前减少9%可见,环球需求跟中国出口数字显示的情况并不吻合,前者可能更加准确。
大行分析师为出口数据好得“不可思议”,提供了一些解释,比如政府向出口商施压,迫其在年底前达到10%的出口增长目标,业者不得不赶工完成订单;也有分析师提出另一个说法:地方政府可能通过让货物在特定贸易区进进出出或提前赴运,以推高出口数据。
高盛的分析师,在报告中还点出一家公司的名字——深圳市环球国通物流——指内地一些贸易商透过这家公司进行免税区发货,以便申报出口退税。这些货物只在特定贸易区来回运输,并未真正离开国门。
在老毕看来,高盛所指近乎子虚乌有的“出口”,做法非自今日始,乃中国贸易生态的一部分,似乎不能充分解释单月出口的异状,除非去年12月伪造出口情况特别厉害,否则不足以说明单月出口何以激增。然而,高盛在报告中提及地方政府为提振出口数据,可能在背后鼓励这种来回运输的活动,那便跟之前另一家投行的分析师(瑞穗证券经济学家沈建光)所指,上月出口暴增可能与政府在背后施压有关,显得对口对径。
官方统计渗进大量“水分”,不宜尽信,今天已属“常识”。这正是许多人宁可参考发电量变化,也不愿信赖GDP、工业生产等官方数据的根本原因。值得研究的并非投行拿什么准则来质疑数据的可信程度,而是素来乐于唱好的外资sell-side(卖方)分析员,何以在内地股市逐渐吸引国际投资者兴趣的当下,一反常态七嘴八舌,强烈质疑中国出口数据的可靠性。投行是想“质低”入货,还是唱淡内地经济迫人行“放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