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发现,尽管8月份PMI指数再创新低,但个别指标已传递出经济企稳的积极信号。如新出口订单指数与上月持平,购进价格指数明显上升,原材料库存指数大幅下降,这些积极信号表明企业压缩库存、控制开工率的活动接近尾声。
另一个积极信号是,在过去两年里让决策层倍感头疼的物价上涨问题,终于在今年二季度开始缓解。专家指出,虽然年末物价可能有所回升,但不会出现大幅反弹,这将为“稳增长”后续政策的出台留足空间。
“考虑到稳增长政策空间依然存在、外需进一步恶化可能性不大等因素,我们有条件有能力实现全年7.5%的增长目标。这将是一个让其他经济体都羡慕的速度。”连平指出。
更加注重发展质量
分析人士认为,尽管实现“稳增长”目标并无悬念,但考虑到全球经济复苏艰难曲折、国内劳动年龄人口增长逐步放缓、资源环境约束渐趋增强的现实,下一步在保持经济平稳增长的同时,需要更加关注发展的质量和可持续性。
“及时预调微调当然很重要,但政策的长远调整和变革不能忽视。”连平认为,本轮经济放缓是中长期增速回落与短期冲击综合影响的结果,因而在关注短期增长的同时,政策必须考虑中长期发展问题。
“‘稳增长’之后更需‘稳发展’。”中国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曹远征建议,在经济‘稳’住之后,必须加快推进经济结构调整,推进改革,实现经济下一步的均衡发展。
专家指出,在经济增长进入放缓周期的大背景下,“稳增长”不能仅仅依靠“松货币”等短期措施来应对,必须同促进改革与结构调整紧密结合起来,在财税、金融、收入分配等方面寻求制度性的更大突破,切实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经济学家辜胜阻认为,要让民间资本“接力”政府投资,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和国民经济效率提升,关键是要放宽准入门槛、加快金融和财税体制改革,调动企业的投资积极性。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