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轻纺出口转型遭遇“阵痛期”

收藏 www.jctrans.com 2012-3-4 8:57:00 新闻晚报

导读:随着我国劳动力成本上升,人民币升值以及原材料价格上涨,低端轻纺产品的生产基地已经转移到了越南缅甸等国家,而中高端客户依旧在观望中国的制造能力。在昨天首日开幕的华交会上,不少致力于结构转型的企业坦言,如今正是其艰难转身的“阵痛期”。

  晚报讯 在去年的华交会上,不少日本客商都是当地“百元店”的供货商,但今年他们发现,要想采购到如此便宜的产品已经越来越难。随着我国劳动力成本上升,人民币升值以及原材料价格上涨,低端轻纺产品的生产基地已经转移到了越南缅甸等国家,而中高端客户依旧在观望中国的制造能力。在昨天首日开幕的华交会上,不少致力于结构转型的企业坦言,如今正是其艰难转身的“阵痛期”。

  “今年1月,我们抢在春节前出货,所以销售额同比增长15%,目前2月还没有统计完毕,但总体来说,一二月还是上涨的。 ”即使如此,上海新联纺出口有限公司董事长黄勤依旧对全年形势忧心忡忡,因为欧洲市场的情况很不好,采购量下跌。“此外这两年因为成本上涨,低端纺织品的利润几乎低到无法在国内生产,几乎都被越南、缅甸等国家以低价抢走,国内报价没有竞争优势。 ”她告诉记者,占据公司大部分业务的OEM几乎没有和外商的议价空间。而利润高出不少的ODM却在两三年前刚刚起步,要想提高到一定比例仍然需要时间。“中国制造这么多年下来,其技术水平得到很大提高,已经有能力涉足中高端,但国外客商仍然需要观察一段时间,才能决定是否接受。 ”她坦言,ODM是中国制造的一条通路,但这条路虽然正确却漫长,起步尤为难走。

  如果说大企业尚有财力支撑转型过渡期,有人力推动创新设计,那么中小企业的 “转身”就更为吃力了。一家浙江的服装企业老总告诉记者,结构转型的“梦想”有些遥远,企业更多的是以扎实质量和灵活策略来度过难关。“我们是一家典型的中小企业,当初也不过是一两百万办起来的厂,虽然发展到现在有千万元的销售规模,但要说到结构转型依旧力不从心。 ”他坦言,在中小企业的能力范围内,只有逐步升级。“原来2美元一件的衣服现在我们不做了,承接的订单主要是七八美元以上的价位。即使降低产品等级可以做到最低报价,我们也不愿意砸了自己的招牌。 ”此外,内外贸的灵活配比也能尽量减少外部“寒冬”带来的影响。这家公司近两年特别开辟了海澜之家、美特斯邦威等国内客户,就是为了分担外贸带来的风险。

本文关键词:轻纺出口,转型,阵痛期

【发表评论】 共有评论查看所有评论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锦程物流网”的所有文字、图片等作品,版权均属锦程物流网所有,转载必究。若转载使用,须同时注明稿件来源和作者信息,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