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蔡昉11日在北京表示,中国就业机会的创造,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高度依赖出口。今年春节过后,招工难、用工荒的问题更严峻。
蔡昉作出上述表示之时,中国的出口增幅从去年8月开始回落,跟以往动辄两成的增幅相比已不可同日而语。中国海关总署10日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中国出口1到2月增长6.9%。与此同时,中国还主动调低了今年的GDP增速预期目标。
这种趋势会否影响中国的就业形势?蔡昉认为,2011年外贸形势也不太好、经济增速下降、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的数据也不太好,但农民工短缺的现象从未消除。
此外,2011年中国城镇就业还新增1221万人。中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介绍说,这个数字是历史上的最高。
对于出口和经济增速放缓、就业压力未增的原因,蔡昉解释说,中国15到59岁的劳动人口占比已开始下降,劳动力供给增长不再像过去那么快。与此同时,产业渐向中西部转移,期间可创造很多就业机会;有的产业正由外需转为内需,不再过度依赖出口。今年,实现城镇新增就业900万人,应该没有太大悬念。
这位研究者的观点得到了一些地方官员的印证。全国人大代表、中共亳州市委书记方春明介绍说,农民工的就业形势目前比较稳定,没有再现2009年大批农民工返乡的情景。相反,一些企业正在为招工难、用工荒的问题发愁。
亳州是劳务输出大市,在其610万总人口中,有100多万人常年在外打工。2009年,亳州百万农民工大军中曾有20%的人因为失业被迫返乡。
但时至今日,随着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条件的改善、政府对“三农”(农业、农村、农民)支持力度的加大,农民外出打工意愿有所降低。此外,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的中西部地区,为当地提供的就业机会也逐渐增多。方春明介绍说,亳州外出打工的农民工每年大约递减5%。
方春明同时承认,一些地方存在就业困难,但这是结构性矛盾。某个工种的劳动力供给饱和后,大家再一拥而上,可能会出现就业困难。此外,大学毕业生受专业、期望值等条件限制,就业时也存在一定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