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断跟进的外贸政策似乎已不能安抚目前已身心俱疲的进出口企业,它们焦灼地期盼着企业生存的“坦途”。
与2008年外需急剧下滑不同,当下的出口低迷,外需并不是主因。
“现在不是利润薄的问题,是一直在亏损。”省内多家从事进出口贸易的企业不约而同发出一致的声音。今年7月以来,中国出口增速连续两月在个位数,低位运行,对于未来,各方均不乐观。
企业”怨声载道“,持续低迷的出口形势催生出近期稳外贸政策。据了解,为缓解进出口企业运营压力,国务院办公厅9月18日公布了《关于促进外贸稳定增长的若干意见》,16条措施是对一周前国务院常务会议出台的促进外贸稳定增长政策的详解。
《意见》也充分考虑企业要求,涉及加快出口退税进度,确保准确及时退税;扩大贸易融资规模,降低融资成本;扩大出口信用保险规模和覆盖面;减免进出口检验检疫收费等方面。
但是,不断跟进的外贸政策似乎已不能安抚目前已身心俱疲的进出口企业,它们焦灼地期盼着企业生存的“坦途”。
葡萄熟了
8月下旬,正是葡萄熟透的季节,通海的果蔬大棚里,已熟透的葡萄早就被农户采摘下来装进了箩筐里。一颗颗晶莹剔透的葡萄正静静等待着即将到来的运输卡车,但是它们没有料到,期待已久的“越南行”已经取消。
茂源果蔬进出口公司经理杨丽萍告诉经报记者,原定8月出口越南的葡萄现在被禁了。要说缘由,杨丽萍也不是很清楚,只知道当时与农户签了合同种葡萄,眼看着就要做成的买卖现在泡汤了,心里很不是滋味。
那出口不成岂不是亏损不少?经报记者向杨丽萍打听,杨丽萍却摇摇头。
“现在农产品出口的形势不好,而且国内外都在涨价,国外的价格涨幅还不及国内。”杨丽萍说,“跟我们往来的几个国家现在行情不景气,检验检疫的费用又高,出口不成也罢,不然还是亏。”
自国家取消出口退税政策以来,外贸企业的流动资金减少,企业成本又逐步增加,很多蔬菜出口企业都表示:“在举步维艰的支撑着。”
目前,蔬菜出口这一板块东南亚地区外需还很大,但是原材料、员工工资、运费上涨导致外贸企业几乎不敢增加外输货物的量。
“现在我们是有单不敢接,原来出口退税政策没取消,还可以弥补运费上涨带来的资金短缺。如今不敢谈盈利,只能是维持客户了”云南通海宋威农产品进出口有限公司的王女士告诉经报记者。
今年以来,受持续干旱的影响,蔬菜原材料的价格每公斤约增加了3元,不少蔬菜出口企业都表示,现在国内收购价甚至比在国外的收购价还高,为了保住在东南亚地区的市场份额,企业不得不破釜沉舟支撑到底。
王女士称,目前宋威农产品进出口有限公司的原材料有两个来源,分别是公司的基地和市场,与农户都是现金交易。出口退税政策取消后,原来毛利润的5%不再返还企业,公司的流动资金减少,运作也困难了。
“不敢多发货”
盘点近期的稳外贸政策,力度明显低于市场预期。此前市场传言部分产品出口退税率上调至17%,即实现全额退税,并未成为现实。特别在农产品出口退税政策恢复方面更是千呼万唤“出不来”,这急坏了不少企业。
但也有不少分析人士认为,企业一味要求恢复退税来缓解成本压力实则不可取,关键还是要调整战略。
杨丽萍告诉经报记者,目前出口企业接的订单减少,并非因刚性需求减少,而是在资金风险增加的情况下,海外采购商只能分批采购,而且外贸的运作方式正在发生变化,要求赊销的比例开始增加,这让企业不敢多发货。
“外贸行业利润率不高,原先信用证付款在企业理解中已是赊销,现在要求赊销延迟付款,对资金占用和流动性的影响很大,企业可能周转不过来。即使做贸易融资,有时赚的利润还不如融资的利息高,这是变相造成订单下降的原因。”杨丽萍说。
外贸下行,不得不说资金周转不力是一大诱因,稳外贸政策中也提及要“扩大贸易融资规模,降低贸易融资成本”,杨丽萍认为,方向是对的,但效果如何,还要看政策的执行力度。
如何改变企业资金周转问题?中小外贸企业如何在融资上有所突破?
中国信保云南分公司总经理林斌称,贸易融资和出口信保这些政策,已经提出多年,但对中小外贸企业而言,落实并不容易。
“关键是要有渠道来落实。”林斌建议,发展服务于中小外贸企业的商业机构集中办理物流、退税、通关、金融等业务。一方面,商业机构出于风险控制需要,会去了解企业,保证贸易的真实性,另一方面,集中办理也可降低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运营成本。
事实上,金融危机以来,中央多次提及扩大出口信用保险规模,提高出口信用保险覆盖面,此次稳外贸政策再度提及,但企业对此并不热衷。
云南通海宋威农产品进出口有限公司的王女士称,出口信用保险对企业来说可以扩展新客户,加大市场开发力度,也解决了贷款后顾之忧。但是,由于今年经营成本过高,投保金额大幅下滑,还不到去年的一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