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我国外贸出口增速呈逐月放缓态势,贸易顺差继续收缩,外贸进出口向更加均衡方向发展。上半年,六大高耗能行业投资呈现连续反弹的态势,完成投资16861.9亿元,累计同比增长16.9%,较1-5月份加快1.4个百分点,占全部投资的13.54%,较年初上升0.86个百分点。
但是,我国外贸发展面临着企业经营成本上涨、人民币汇率走高、贸易摩擦较多、进口价格高企等问题。初步预计,全年出口增长20%左右,进口增长24.5%左右,贸易顺差1570亿美元,同比下降14%左右。
与此同时,投资仍然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但投资产业结构调整仍面临较为突出的问题。展望下半年,投资增速将略有回落。投资调控应重点围绕结构调整展开,同时要把握好“十二五”规划重大项目上马的进度和节奏,有保有压地解决好重点领域和环节融资困难的问题,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实现快速增长。
上半年外贸结构更趋平衡
1、外贸出口增速呈逐月放缓态势
上半年,我国进出口总值达到17036.7亿美元,同比增长25.8%。其中,出口8743亿美元,增长24.0%;进口8293.7亿美元,增长27.6%;累计贸易顺差449.3亿美元,同比减少18.2%。总体来看,上半年我国外贸保持了较好的增长态势,但月度增速呈逐月放缓态势,进口增速由1月份的51.2%放缓至6月份的19.3%,出口增速由1月份的37.7%放缓至6月份的17.9%。(见图1)
2、一般贸易比重持续提高,加工贸易比重下降
今年以来,我国一般贸易继续快速发展,而加工贸易呈放缓趋势。上半年,一般贸易进出口8952.9亿美元,增长31.7%,占我国进出口总值的52.6%,较去年同期增加2.4个百分点。其中,一般贸易出口4186.5亿美元,增长30.4%,进口4766.4亿美元,增长33%。同期,加工贸易进出口6166.4亿美元,增长16.8%,占我国进出口总值的36.2%,较去年同期回落2.8个百分点。其中加工贸易出口3904.5亿美元,增长17.5%,进口2261.9亿美元,增长15.9%。
3、机电产品出口增速放缓,部分初级产品进口数量减少
世界金融危机后,由于世界各国进入补库存阶段,我国以机电产品为代表的资本品出口增长较快。但是进入2011年,我国出口产品结构发生了一定变化,机电产品增速有所放缓。上半年,我国机电产品出口4982亿美元,增长19.5%,低于平均增速4.5个百分点。与此同时,轻工产品出口提速,纺织纱线织物及制品增长28.8%,箱包类产品增长39.2%,服装增长23.7%,增速均快于去年同期水平。
进口商品中,受国际大宗商品价格高企等因素的影响,部分初级商品进口数量减少。上半年,我国未锻造的铜及铜材进口170万吨,减少23.8%;大豆进口2580万吨,减少8.1%;合成橡胶、钢材和铝材进口数量分别下降14.3%、4.8%和11.4%。
4、民营企业进出口更趋活跃
今年以来,我国民营企业进出口贸易再趋活跃,成为推动我国外贸增长的主要力量,表明我国对外贸易领域的自主、内生增长机制已经恢复并得以加强。根据海关总署的统计,1-5月份民营企业出口增长36.2%,进口增长48.4%,分别高于整体10.7和18.6个百分点,高于国有企业17.7和15.8个百分点,高于外资14.5和26.8个百分点,民营企业进出口总额占比由去年同期的24.5%提高到27.1%。
5、一般贸易逆差扩大五成
随着我国调整进出口结构、扩大进口等一系列外贸政策措施的落实,我国进出口结构得以改善,外贸进出口向着更加均衡的方向发展。今年上半年,累计贸易顺差449.3亿美元,同比下降18.2%。其中一季度,由于进口强劲增长,当季出现10.2亿美元贸易逆差,这是我国继2004年一季度后,七年中再次出现季度贸易逆差。当前,我国贸易顺差主要来自加工贸易,上半年加工贸易顺差1642.6亿元,同比扩大19.8%;而一般贸易项下出现了579.9亿美元的贸易逆差,同比扩大55.4%。
成本上升加大企业经营压力
1、成本持续上涨,出口企业经营压力倍增
除去外部汇率上涨带来的风险,出口企业普遍面临要素成本上涨带来的成本压力,其中,广大中小型外贸企业受到的影响更加严重。一是原材料价格持续上升。今年以来,受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持续走高的带动,国内生产资料价格持续上涨。上半年,我国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指数同比上涨了10.3%,其中燃料动力类上涨10.5%,有色金属材料类上涨14.3%,黑色金属材料类上涨12.2%,化工原料类上涨11.9%。二是劳动用工成本继续上升。在去年30个省(区、市)上调最低工资标准的基础上(平均涨幅达22.8%),今年以来,又先后有北京、重庆、江苏等13个省市再度进行上调,涨幅在20%-25%之间。在此背景下,劳动者报酬也呈现较快增长。与此同时,部分地区招工难现象也增加了企业的运行压力。三是融资成本上升明显。去年以来,央行先后12次上调了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5次上调存贷款基准利率水平,企业的资金紧张状况有所增加,特别是中小企业面临的资金压力更大。根据工信部《2011年中国工业经济运行春季报告》,中小企业获取银行贷款的综合成本远远高于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今年以来上升幅度至少在13%以上。
2、人民币汇率持续走高,外贸企业风险加大
自去年6月19日央行宣布启动“二次汇改”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已从当初的6.8275升至今年6月20日的6.4696,一年来累计升值幅度已达5.5%,升值进程明显加快。而且,人民币升值预期短期难以消退,未来人民币对美元走势仍将以稳步升值为主。当然,以实际有效汇率测算,今年上半年人民币汇率仅上升0.21%,基本保持稳定。但是考虑到我国外贸出口主要以美元计价,人民币对美元的升值成为影响外贸的关键因素。
在本币持续升值的环境中,外贸企业面临了双重的压力:一是人民币升值直接导致外贸企业利润减少。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的前期测算显示,如人民币在短期内升值3%,家电、汽车、手机等生产企业利润将下降30%-50%,许多议价能力低的中小企业将面临亏损。目前,我国外贸出口仍以低附加值的加工贸易类产品为主,出口利润率仅维持在3%-5%的水平,出口企业面临较大的经营压力。二是人民币持续升值直接造成外贸企业汇兑损失。目前,全球外贸领域主要以美元为交易货币,采取信用证支付的收款方式。我国外贸企业从订单签订到最后收款的周期普遍较长,而随着人民币对美元持续升值,较长的收款周期将极有可能让外贸企业蒙受损失,直接影响外贸企业签订中长期订单的积极性,进而影响我国外贸出口的稳定性。
3、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抬头,贸易摩擦加剧
金融危机以来,各国为保护本国经济,抑制外来竞争,在自由贸易与贸易保护的天平上,逐渐向贸易保护倾斜,贸易保护主义重新在世界范围内抬头。其中,除了美欧等西方发达国家采取各种形式的贸易保护主义手段,给我国的外贸出口企业带来较大影响外,印度、巴西等新兴经济体也开始向我国举起贸易保护的大旗,我国面临的双边及多边贸易摩擦不断升级。这将成为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国外贸企业面临的主要问题。
据商务部统计,2010年全年我国遭遇贸易摩擦64起,涉案金额约70亿美元。
4、国际大宗商品价格高位运行,进口价格高企
今年以来,国际市场上能源、资源、原材料、粮食等大宗商品价格持续高位运行,我国进口价格随之水涨船高。这一方面增加了我国的付汇成本,另一方面也推高了国内价格水平。据海关统计,1-5月,进口价格指数较去年同期上涨14.7%。其中,主要初级产品价格进口均价一直处于高位,原油进口均价743美元/吨,同比上涨31%;成品油进口均价764美元/吨,同比上涨28%;铁矿砂进口均价160美元/吨,同比上涨48%;大豆进口均价577美元/吨,同比上涨29%。
下半年外贸增速
料平稳回落
下半年,受人民币汇率上升、企业经营成本持续上涨、国际贸易摩擦增多、主要贸易伙伴需求增长受阻、同期基数提高等因素影响,预计出口增速将逐步回落,全年增长20%左右。与此同时,虽然受政策调控及国际市场价格高位运行等因素刺激,但在国内需求适度放缓的大背景下,预计进口增速也将适度回落,全年进口增速在24.5%左右。全年贸易顺差约为1570亿美元,较去年减少14%左右。
推动外贸增长的有利因素:一是世界经济运行基本平稳,外贸整体形势不会出现大幅起落。尽管今年以来世界主要经济体经济运行出现分化,但是世界经济二次衰退的可能性较小,全球贸易增速仍将维持平稳增长。二是随着日本灾后重建的逐步展开,我国作为世界最大的建材、钢铁、石化产品生产国和世界主要建筑工程服务输出国,可为日本生产恢复提供支持,增加我国相关产品出口。三是在进口与出口并重的政策目标下,下半年,包括部分资源能源类产品在内的进口商品有望迎来一轮进口关税的下调,从而推动外贸进口的增长。四是今年以来,我国出口价格指数始终保持在110左右的历史较高位,这一趋势在下半年将得到延续,有助于我国外贸出口额的名义增长。
抑制外贸增长的不利因素:一是美国、日本等我国主要贸易伙伴经济增长出现回调,美国一季度经济仅增长1.9%,日本经济呈现3.5%的负增长,远低于此前国际普遍预期,受此影响,主要国际机构纷纷下调两国的经济增速预期,这给我国出口蒙上了阴影;二是人民币升值的趋势短期内难以逆转,仍将对出口产品价格竞争力和外贸企业生产经营决策带来负面影响;三是全球性通胀并未消退,由此带来的外贸企业成本上升压力仍将持续;四是节能减排和能源供应紧张的形势,将促使我国采取降低或取消出口退税等限制“两高一资”产品出口的政策,影响相关行业的出口;五是持续的贸易摩擦将对我国出口带来负面影响。
综上所述,笔者建议,下半年的贸易政策应当继续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指导,继续坚持进口与出口并重战略,促进贸易平衡,为完成“十二五”经济发展目标开好局、起好步。一是要加快出口退税政策调整,适时下调或取消“两高一资”行业出口退税,坚决抑制相关行业产能过快扩张的势头;二是继续贯彻扩大进口的战略,通过调整进口关税、促进贸易便利化等政策手段,重点推动能源资源、先进技术设备和关键零部件的进口,推进国内产业转型升级;三是适时适度调低中高档商品的进口关税税率,增加相关产品的进口,以进一步促进贸易平衡,引导相关消费向国内转移,扩大内需;四是加强国际贸易沟通协调,推进贸易自由化,在世贸组织框架下妥善解决我国面临的贸易摩擦。
上半年投资增速高位运行
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24567亿元,同比增长25.6%,增速比一季度加快0.6个百分点,略低于2000-2010年历史同期平均值0.7个百分点,总体保持高位运行。剔除价格因素后,上半年投资实际增长17.8%,较一季度略升0.45个百分点,但比上年同期低4.4个百分点,比2003年以来同期平均值低8.1个百分点。上半年,资本形成总额对GDP贡献率达到53.2%,拉动GDP增长5.1个百分点,在需求的三驾马车中仍然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1、“十二五”投资项目稳步上马,地方项目投资继续加快
从项目隶属关系看,上半年,中央项目投资7360亿元,同比增长-3.8%,增幅同比减少16.8个百分点;地方项目投资117207亿元,增长28.1%,增幅同比加快1.4个百分点;地方项目比重达到94.1%,较上年同期提高1.7个百分点,地方政府“十二五”规划的重大投资项目加快上马带动投资较快增长。
2、制造业和房地产业投资是带动投资增长的主要动力
分行业来看,制造业和房地产业投资占比最高,贡献率最大。上半年,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32.4%,占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的34.8%,高于历史同期平均值4.6个百分点;贡献率为46.3%,高于历史同期平均值13.9个百分点。房地产业投资同比增长31.9%,占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25.5%,高于历史同期平均值0.6个百分点;贡献率为30.0%,高于历史同期平均值7.4个百分点。
3、基础设施投资继续放缓,高耗能投资有所反弹
上半年,基础设施投资呈现持续放缓的态势,完成投资27039.3亿元,同比增长13.4%,较1-5月下降1.3个百分点。一方面由于前期基数较大,另一方面,由于今年政府投资刺激力度减弱导致基础设施投资整体放缓。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投资增长放缓趋势明显,上半年投资增长16.3%,较1-5月份下降4.2个百分点;电力燃气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投资增长2.2%,较1-5月份下降2.1个百分点;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出现反弹,上半年增长17.4%,较1-5月和年初分别加快2.7和5.5个百分点。
上半年,六大高耗能行业投资呈现连续反弹的态势,完成投资16861.9亿元,累计同比增长16.9%,较1-5月份加快1.4个百分点,占全部投资的13.54%,较年初上升0.86个百分点。其中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和非金属矿物质制品业投资增长较快,增速分别为30.7%和26.9%,较1-5月份分别加快3.9和4.2个百分点。这反映了投资结构趋重化,值得引起高度关注。
4、民间投资保持较快增长,国有投资继续放缓
上半年,民间投资完成73203亿元,累计同比增长33.8%,较一季度加快2.3个百分点;占全部投资比重为58.8%,较一季度提高1.5个百分点。上半年,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投资累计同比增长14.6%,较一季度下降2.4个百分点,反映国有投资的力度持续减弱。
5、中西部投资增长较为强劲,投资空间结构有所优化
上半年,中西部地区投资增速较为强劲,分别为31%和29.2%,呈现出平稳高位运行的态势;东部地区投资增长22.6%,明显慢于中西部地区。
中小企业民资困境待解决
当前,投资领域存在着结构性指标未见明显好转,中小企业融资困难,民间投资市场准入依然存在障碍,政府投资任务与融资能力的矛盾有待解决,地方政府财政存在风险等问题。
1、投资结构调整推进缓慢,转变发展方式面临阻力
从上半年数据看,投资结构调整推进仍然比较缓慢,甚至出现高耗能投资反弹、高加工度行业投资占比不断下降的问题。其原因主要有:(1)低利率环境不利于投资结构调整。2011年6月份1年期贷款实际利率仅有0.16%,已接近零利率,刺激了企业借贷。国有企业以低廉的成本获取资金从事资源性和基础性垄断行业的投资,甚至从事房地产、金融等资产投资。与此同时,部分缺乏效率、两高一资、落后产能的行业在低利率的条件下也得以继续生存,阻碍了投资结构调整的步伐。(2)经济增长放缓条件下投资结构调整动力不足。近期以来社会对经济出现“硬着陆”发出较多担忧,给宏观调控施加压力。在这一判断的支持下,地方政府很可能逐步放松自我约束,转而积极地促进投资,尤其是促进重化工业等能够快速实现增加值的行业投资增长。反映到数据上,近期以来高耗能行业投资无论是增速还是占比均连续出现反弹。(3)高通胀背景下资源价格改革推进缓慢不利于投资结构调整。资源价格体制改革推进缓慢一直是制约投资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因素。
2、资金面总体紧张,中小企业融资困难
一方面,紧缩性货币政策下资金面总体紧张。今年以来,央行通过连续6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3次上调基准利率等政策,货币供给增速逐步向常态回归。6月末M2同比增长15.9%,已经连续3个月保持在16%的调控目标值以内,反映流动性回收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2011年1月下旬和5、6月份,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出现飙升,最高达到7.99%,这表明市场流动性已十分紧张。另一方面,数量性紧缩政策使中小企业融资面临更大困难。动用数量工具,连续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使得银行可贷资金规模严重受限,首先受到影响的是中小企业,新增贷款主要流向国有企业和政府融资平台,中小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成本上升以及民间资本风险加大等问题逐步暴露出来,造成了资金配置在不同企业之间的不公平。
3、民间投资市场准入障碍依然存在
“新非公36条”实施一年来,尽管取得了不少成绩,但是,就消除民间资本进入垄断行业存在的障碍而言进展较为缓慢,特别是社会广泛关注的金融、铁路、能源和市政公共事业等重点领域的改革进展缓慢。在很多领域,过去一直存在的“玻璃门”和“弹簧门”情况依然比较严重。其原因:一是观念上对民营企业的担心与歧视限制了民营企业对一些领域的介入;二是国有企业利用其优势地位急剧扩张,挤压了民营企业的经营空间。部分国有企业利用自身的种种优势,近年来不仅在主营领域不断强化自身的垄断地位,而且在非主营领域也大举扩张,尤其是在金融、房地产领域。
4、政府投资任务与融资能力的矛盾有待解决,地方政府财政风险不容忽视
以往,地方政府建设任务主要集中在具有明确现金流和容易回款的基础设施领域,比如高速公路等。这些领域的投资项目通过地方政府融资平台、BOT等方式得到资金支持,可以通过运营收费的方式还款,企业在有利可图的条件下具有参与动力。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以后,民生领域投资逐步成为政府投资的重点,这种变化既是对以往民生投资欠账的纠正,也是进入中等收入阶段后防范社会风险的有效途径。然而,诸如普通公路、保障性住房、教育、卫生等更具有普惠性质的公共基础设施和服务领域的投资项目,几乎不具有现金流和回款能力,因此,融资方式主要依靠财政收入和政府负债,这就使得地方政府融资能力不足的问题进一步暴露出来。
当前,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已经颇高,审计署发布的全国地方政府性债务审计结果显示,截至2010年底,全国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107174.91亿元,其中融资平台公司政府性债务余额49710.68亿元,占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的46.38%,其中有26.37%共计1734家融资平台公司出现亏损,对地方政府财政风险必须予以警惕。
下半年投资增速料将趋缓
1、有利于未来投资增长的因素
第一,预期下半年物价形势较上半年将有所回落,且有保有压的货币政策可能会对保障房建设、中小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领域给予一定支持。第二,“十二五”规划项目进一步有序展开对投资形成重要支撑,占比90%多的地方投资项目将快速增长。第三,住建部明确提出,1000万套保障性住房建设要在今年11月底之前全部开工,年内建成400万套,下半年保障性住房建设任务仍然较重,这将对投资增长形成支持;第四,近期国家发改委集中审批了一批符合电力产业政策和上大压小要求,能够快速缓解浙江、江苏、广东等地电力供应矛盾的火电和电网项目,这将在一定程度上支持各地方投资的增长。第五,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的精神,将从土地出让收益中提取10%用于农田水利建设,这对未来水利基础设施投资形成重要支持。第六,2011年1-2月到1-6月新开工项目计划投资总额同比增幅分别为-23.8%、-12.7%、-1.1%、6.3%和14.9%,6月份当月同比增长高达42.3%,作为投资先行指标的新开工项目快速增长,反映未来投资将进一步加快。
2、抑制未来投资增长的因素
第一,前期高频操作的紧缩性政策效果进一步显现,导致固定资产投资资金特别是来自信贷的资金不断趋紧,对投资形成一定制约。第二,目前,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日益凸显,民间借贷成本不断攀升,将对民间投资增长形成压力;与此同时,政府投资力度减弱,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投资增长持续乏力。第三,企业效益指标不断回落,表现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利润增速连续放缓,将限制企业自筹资金能力,进而对投资增长形成影响。第四,“十二五”规划的重大项目投资需要资金规模较大,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风险问题将影响部分地方政府投资的资金来源,对项目有序开工有一定影响。第五,在一系列严厉的房地产调控政策作用下,房地产开发贷款增速继续回落,商品房开发投资增速将有所放缓。第六,2011年节能减排目标和淘汰落后产能目标分解任务已经下达,高耗能行业投资将逐步放缓,对投资增长也将形成制约。
综合来看,下半年我国投资增速将保持稳中趋缓的态势。初步预计,2011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左右。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30%左右。
投资调控的侧重点要以投资结构调整为主,建议下半年在以下方面做好调控工作:
(一)调整投资结构,促进发展方式转变
1、政府投资向民生、公共服务领域倾斜
在民生、公共服务领域加快建设步伐是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重要环节,更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核心。政府投资应向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领域倾斜,切实改善人民生活,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2、政府投资继续向中西部地区倾斜
加强中西部地区政府投资对于缩小地区差异和消除贫困作用最大。增加中西部地区政府投资总量,有效改善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长的微观基础,促进中西部经济结构和空间结构的调整。
3、严格限制高耗能投资,引导高加工度行业投资快速增长
严格落实今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5%的节能目标,并对各地方完成情况进行跟踪监测和监督。强化节能和环境保护评估,依据《2011年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的要求,针对限制类223条、淘汰类426条所涉及的“两高一资”行业、落后产能、过剩产能的投资项目予以严格审批。
(二)采取综合措施,有针对性地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困难
针对当前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要有区别地加以解决,对于落后、过剩、属于“两高一资”行业的生产能力要鼓励淘汰,对于具有发展潜力和空间、符合产业政策、代表未来发展方向的中小企业要予以大力支持。比如,加强金融组织创新,完善与中小企业规模结构和所有制形式相适应的多层次银行体系等;推进建设企业融资的综合配套服务体系,健全融资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等;发展“新三板”等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支持中小企业直接融资等。
(三)深化机制体制改革,大力鼓励民间投资
尽快完善和落实“新非公36条”细则,切实放宽民间投资准入限制。通过改革行业管理体制,鼓励民间投资进入铁路、交通、能源等领域,允许民间资本兴办金融机构。
(四)合理规划地方政府债务,积极防范地方财政风险
按照分类管理、区别对待的原则,妥善处理地方政府债务偿还和项目后续融资问题。同时要研究建立规范的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机制。